搜索

    您的关键词

    位置: 首页 - 政策研究 - 专项研究 - 正文

    贵州民族学院党委书记  高万能

     

    同志们:

    今天我要讲的题目是“践行科学发展观,提升核心竞争力”。作为全省第二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单位,我校学习实践活动的主题是:“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和谐发展,建设让人民满意的民族大学”。建设让人民满意的民族大学,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努力在解决群众反映强烈、影响和制约学校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上取得新突破,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学校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制约学校科学发展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矛盾,着力构建有利于学校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提高推动学校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就是要用发展的观念总结过去、研究现在、谋划未来,深入思考“办什么样的民族大学、怎样办好民族大学”和“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两个根本问题;就是要坚持走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之路,不断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下面,围绕如何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我讲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正确理解大学核心竞争力的涵义

    核心竞争力首先是针对企业的发展运作提出来的。1990年美国密西根大学教授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伦敦商学院教授加里·哈默尔(Gary Hamel)在其合著的《公司核心竞争力》一书中首次提出核心竞争力的定义,即:“在一个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普拉哈拉德教授曾经针对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出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他认为:多样化公司就像一颗大树,树干和主枝是核心产品,分枝是业务单元,树叶、花朵和果实是最终产品,提供养分、维系生命、稳固树身的就是核心竞争力。正如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所说的那样:“创新是海尔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因为它不易或无法被竞争对手所模仿。”这个比喻对大学核心竞争力同样适用。大学核心竞争力是大学独有的、长期形成并融入大学内质中支撑大学竞争优势,别人一时难以模仿的能力和要素,是大学在竞争中取得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能力系统。

    提升大学核心竞争力,必须正确处理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职能之间的关系,走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道路。我国《高等教育法》第31条规定:“高等学校应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人才培养是根本任务,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否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检验学校办学质量,衡量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标准。因此要围绕人才培养这个根本任务,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上狠下功夫,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培养优秀人才;科学研究是办学的基础,要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教学质量和科研学术水平,发挥学校的特色优势,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社会服务是办学宗旨,要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输送优秀人才,提供优质的智力支持、科学的决策服务,提高服务能力,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以发展促和谐,在学科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都要密切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十五”以来,我校提出了“五步走”的发展思路:第一步,争取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第二步,争取成为贵州省重点建设大学;第三步,争取国家民委与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建贵州民族学院;第四步,在争取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取得优异成绩的基础上将贵州民族学院更名为贵州民族大学;第五步,通过努力,把贵州民族学院建成学科优势明显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前三步目标已经实现。提升我校核心竞争力,就是要紧紧围绕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发展目标,按照“五步走”发展思路,充分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这三大职能的作用,进一步解放思想,精心谋划学校科学发展的新思路,认真制定科学发展的新措施,努力提升驾驭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能力。引导党员干部转变不符合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走内涵和特色发展之路,实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全面协调整体推进。

    二、当前我校提升核心竞争力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十五以来,全校师生员工团结一致、开拓创新、艰苦奋斗、励精图治,积极探索新的办学思想,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树立了新的教育价值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走出了一条独具自身优势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取得了显著成绩,各项工作上了新台阶。但经过认真思考和横向比较,影响和制约我校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因素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主要表现在以下十个方面:

    一是抓学校整体实力提升不够。学校整体实力(硬实力和软实力)不强的状况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在全国13所民族院校、在省属本科院校尤其是省属重点大学的发展竞争中,贵州民族学院还没有优势,校园松散,管理较乱,队伍不强,人心不稳等等,严重制约着学校的科学发展。

    二是抓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不够。一些不符合不适应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还比较突出,比如缺乏机遇意识、风险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缺乏人才强校观念、特色兴校观念、质量立校观念、依法治校观念、服务社会经济发展观念;有的重眼前轻长远,重局部轻全局,重外功轻内功;有的干部思想、作风、能力素质与推动科学发展的要求不适应,有的思想不够解放,改革创新意识不强,因循守旧,封闭保守,有的缺乏推动科学发展的必备知识,有的缺乏进行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的能力;有的发展思路不清,信心不足,作风飘浮,工作不实,注重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有的喜欢浮夸,说假话、大话、空话,如此等等,不胜枚举。

    三是抓内部管理不够。学校内部管理体制还不顺,导致一些部门管理混乱,职责不清,失职渎职难究。这种管理上的混乱,管理上的不力是我校“91.7”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回顾学校近几年来出现的一些重大问题大多与此有关。学校内部管理体制不顺主要表现在:学生宿舍管理上,后勤集团管不了学生,学生工作部、学生处和各院系管不了宿舍;后勤处与后勤集团现在是“两张皮”,后勤处作为学校的职能部门,监督不了后勤集团,后勤集团由于剥离出去,编制问题、干部问题、员工聘任问题、保险问题都很难解决。后勤社会化难以推进,学校投入未减少,管理却增加了难度。还有学校与独立学院的关系问题,现在的管理关系比较混乱,如何理顺,等等,都是摆在我们面前急待解决的问题。

    四是抓学科专业整合不够。部分学科专业需要科学整合,对新建院系和新办专业支持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比如管理类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旅游管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如何实现科学整合,现代教育技术系、网络中心、传媒学科专业如何整合,建筑工程学院、现代教育技术系以及一些新办专业怎样办好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一些学科专业在市场经济竞争中不强,都需要花大力气研究解决。

    五是抓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不够。校园周边环境恶劣,整治难度很大。校园周边违章建筑的拆迁,长聚乐的治理,东大门、北门以及校园交通秩序的维护和管理,校园内、家属区、学生区、教学区治安形势依然严峻,水泥厂对校园周边环境的污染,这些问题都需要与贵阳市、花溪区加强联系,一个一个的落实。

    六是抓开源节流不够。学校浪费现象严重,开源节流任务十分艰巨,水、电、房屋等资产管理很薄弱,周边乱接电源、乱接水管、乱占房子、化公为私的现象极为严重。学生宿舍用的是花溪自来水厂的水,成本很高,浪费惊人。现在学校仅水电每年就要支付1200万,还不说办公设备的浪费,节约型校园建设还没有真正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这是影响学校科学发展的大问题。

    七是抓安居工程不够。青年教师住房困难,经济适用住房长期修建不起来,教职工意见很大,造成师资队伍不稳,一些骨干教师想调离学校。这个问题是贵州民族学院当前最大的不稳定因素,也可以说是一个火药桶。对我校经济适用房建设迟迟修不起来已引起省委省政府有关领导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先后有9位省领导过问此事。刘晓凯副省长亲自批示袁周同志,要贵阳市政府作为遗留问题解决;辛维光副省长亲自批示同意,转给李军、袁周同志,请他们作为遗留问题解决;孔令中副主席亲自安排教育厅给贵阳市委、市政府写报告,请贵阳市委、市政府作为特殊问题、遗留问题解决,并两次打电话给李军同志;王正福书记、张群山秘书长都对民族学院经济适用房建设很关注,表示帮助反映解决;老省长王朝文亲自写信给李军和辛维光同志,请他们解决民院经济适用住房问题;省人大原副主任杨光林亲自找李军同志,请贵阳市委予以解决;省政协原副主席安迪伟亲自给石宗源书记写信,希望石书记帮助解决我校经济适用住房问题;常务副省长王晓东同志还责成秘书给徐恒副市长打电话,请贵阳市政府解决民院经济适用住房问题。省建设厅、省房改办、省教育厅、省发改委对我校经济适用房一事都表示支持帮助,但由于错过时机,致使这项工作难度极大。

    八是抓校园规划不够。校园发展规划未能通过高校规划专家论证,以后修改工作抓得不紧,导致至今还未正式定下来,制约了学校的发展。校园建设缺乏民族特色,校园美化工程、绿化工程、亮化工程都不尽人意,绿化粗糙,裸露泥地多,晚上不少道路灯光暗淡或没有灯光,师生员工意见较大。逸夫图书馆成马拉松工程、食堂烂尾楼问题至今还未解决,实训楼启动缓慢。

    九是抓民主集中制建设不够。个别领导和一些单位贯彻民主集中制不力的问题还严重存在,有的重视民主而不注重集中,有的注重集中而不注重民主,有的独断专行,有的放任自流,有的无视集体领导,我行我素,如此等等,严重影响学校的科学发展。

    十是抓党建责任制落实不够。党建工作责任制落实不够,集体领导与分工负责落实不够,有的部门、有的领导工作不主动,互相推委、消极应付,混日子不作为,致使发生“9.17”这样的恶性事件,给学校造成恶劣影响。

    三、坚持内涵发展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

    针对影响和制约我校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十个不够”,今后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持走内涵和特色发展之路,紧紧围绕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发展目标,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按照“五步走”发展思路,更加注重办学理念、大学文化、学科专业、教育科研、教师素质、人才培养、管理机制等方面的建设,千方百计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使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更加符合建设人民满意的民族大学的要求。具体要做好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转变发展观念,增强责任意识。就是要转变那些不适应甚至阻碍学校改革发展的观念,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全校师生员工参加学校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增强师生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通过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在学校改革发展中的先锋模范作用,要求处以上领导干部重在解决问题,提升能力。就是要通过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不断解决影响和制约学校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升党员领导干部科学决策的能力、总揽全局的能力、依法治校的能力、开拓创新的能力、驾驭改革发展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教师党员重在统一思想,教书育人。就是要在“要不要科学发展、能不能科学发展、怎么样助推科学发展”等问题上形成共识,把思想真正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具有高尚师德、优良教风和敬业精神,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推进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行政管理党员重在提高认识,改进作风。就是要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求真务实、敬业奉献,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式,提高服务能力和工作效率,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事业心,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把思想统一到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具体要求上来;学生党员重在坚定信仰,增长才干。就是要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学会生活,把自己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二,正确处理好新阶段学校急需解决的新困难新矛盾。当前学校改革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十个不够”,客观地体现了我们的工作还存在诸多矛盾,具体表现在:现代化建设对人才需求的多样化、尤其是对创新型人才的强烈要求,与人才培养模式较单一落后、创新人才培养能力薄弱的矛盾;要求面向现代化、服务现代化建设,与学校自身现代化水平不高的矛盾;人民群众要求学有所教特别是学有好教的强烈愿望,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短缺的矛盾;人才培养的质量、数量和结构全面协调发展对办学条件的巨大需求,与政府投入严重不足、办学经费短缺问题的矛盾;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依靠内涵提高为主的新的发展方式,与教师队伍整体水平难以快速提升的矛盾;增强大学生机活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与现代管理理念和水平不够先进、制度创新乏力、工作简单粗糙的矛盾,等等。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正确认识和解决好这些矛盾,学校的发展才能抢占先机,才能又好又快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

    第三,走特色办学之路,办有特色大学。就是坚持特色立校、兴校和强校,这也正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办学特色就是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特色是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办学特色的形成是一个创新、实践、积淀、提炼和发展的过程。在2007年我校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基础上,我们提炼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即:“立足贵州、服务民族,奋发蹈厉、庄敬自强,探索出一条在艰苦条件下培养高素质人才之路”,专家组认为,贵州民族学院56载风雨兼程,曲折前行,弦歌不辍,薪火相传,学校始终坚持立足贵州、服务民族,发扬“奋发蹈厉、庄敬自强”的民院精神,把丰富的民族文化转化为人才培养的强劲优势,积极推进民族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校园、进头脑”,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所培养的人才文化基础扎实、专业技能过硬、个性特长明显,具有时代精神和地域文化特色,具有“针对性、地方性、民族性、稳定性和适用性”特点,走出了一条在艰苦条件下培养高素质人才之路,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这个特色正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我们不仅要坚持,而且要不断注入新的内涵,不断丰富完善,使其更加具有生机活力,更加具有生命力,成为推动学校改革发展的核心力量。

    第四,进一步加大学科专业建设力度。学科专业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关键,是学校提高办学层次、提升整体竞争能力的重要保证。要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办学,紧紧围绕贵州少数民族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文化需求,不断调整学科专业结构,突出特色学科,增强优势学科,增设新兴学科,立足优势学科,科学分析民族地区人才需求变化趋势,使学校所培养的人才具有针对性、地方性、民族性、稳定性和适用性特点,所培养人才符合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符合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建设需求的实际,符合少数民族地区“出得来、回得去、留得住、用得上、有作为”的人才需求实际。进一步加大学科重组力度,凝炼学科研究方向。加强学科梯队建设,引进和培养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营造公平自由、对内合作、对外竞争的学术环境与氛围,让优秀人才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建立学科建设成长机制,为学科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第五,提升学科研究水平,服务贵州经济社会。要想提升学校整体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提升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加大对科研的经费投入。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形成特色研究领域和品牌,提升科研工作整体水平。重点要加强贵州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贵州民族科学研究院、贵州民族经济研究院、西南夜郎文化研究院、西南傩文化研究院、水书文化研究院六个研究院的建设,促进产、学、研结合,使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抓好“校地”、“校企”、“校团”、“校校”、“校警”五个合作共建,不断创新共建形式,扩大共建范围,充实共建内容,实现资源共享、推动共同发展。

    第六,进一步加大师资队伍建设。人的因素是高校竞争力的核心。人的数量、素质、结构、配置、积极性、合作与竞争等影响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而核心竞争力中的核心力量是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得好坏,是决定学生培养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我们要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和稳定力度,坚持“感情留人、事业留人、适当的待遇留人”,以识才之智、爱才之心、用才之道做好人才引进和稳定工作。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切实抓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立管理”工作,合理定编,科学设岗,不断完善教职工队伍的聘任、考核、奖惩办法,形成正确的政策导向,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平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

    第七,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健全提高质量的体制机制。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是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标志,直接影响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要深入实施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下大力气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在知识更新、实践教学、创新创业教育等关键环节上,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使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更加贴近实践、更加贴近时代、更加贴近生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第八,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办学条件要随着学校事业的发展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改善的重点,是要充分挖掘和发挥基础设施在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中的功能和作用,提高使用效率,努力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最佳效益。要面向校内外进一步整合科研人才资源,创造条件,挖掘潜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实现教学、科研、产业协调发展,壮大学校的综合实力。要降低教育成本,提高办学效益,坚持办节约型大学。

    第九,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是学校精神、学术、文化的载体,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校园环境的水平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起着“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的作用。校园文化是全体师生员工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工作态度的集中体现,是一所学校内涵、层次、品位、特质的重要标志。大学文化是孕育学校发展的肥沃土壤,文化的影响力持久而深远,没有浓郁的大学文化熏陶、感染,也就很难产生出一流的人才、成果。我校有“自强不息、全面发展”的校训,有“奋发蹈厉、庄敬自强”的民院精神,这些精神是支撑全校师生员工奋发图强、努力工作的内存动力。因此,我们要大力加强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各种制度的导向、学校精神和校训精神的弘扬、校园建设成果的展示、各种文化活动的开展、文化景点的建设等多种形式,努力造就具有优良传统和深厚文化底蕴的校风;倡导团结向上的精神风貌、积极健康的价值追求、诚实友爱的道德感情、诚信负责的行为方式;努力养成治学严谨、求实创新、富有人格力量的教风;勤奋、踏实、勇于创新的学风。

    第十,要着力推进制度创新。要从制度创新着手,构筑现代大学制度。要尽快形成学校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工作机制。当前应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借鉴兄弟院校的经验,进一步完善从学校组织条例到各项工作的基本规范的学校法规体系,并严格执行;二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转变行政职能和工作作风,淡化官本位意识,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在行政人员的考核中重点考核服务质量、服务态度、服务水平。三是根据学校发展要求,进行院系部门布局结构调整,形成结构精干、职能匹配、任务明确、责任到位的学校办学层级结构框架。四是加大后勤改革力度,进一步处理好后勤处与后勤集团之间的工作关系,杜绝“两张皮”现象,处理好后勤体制与教学、科研和行政体制的关系,使后勤工作与学校教学、科研和行政都能够形成良性运行的机制。

     

    上一篇:光明日报:推动高校科学发展的战略选择

    下一篇:胡锦涛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关闭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