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参考
2015年第1期(总第28期)
贵州民族大学发展规划处 主编 2015年3月
编者按:刚刚过去的2014年,中国高等教育领域发生了诸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事情,它们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进程。与此相伴,中国高等教育在变革自身的同时,也在更多地参与并融入到世界高等教育之中。在这种相互影响与交织下,中国和世界的高等教育格局正在悄然变化。
现在我们梳理2014年中国高等教育的热点、2014年中国教育的重大事件,2014年中国教育的相关统计数据以供决策参考。这些总结是沉淀,也是前行的方向。
温故知新,我们在回顾,也在整装待发……
国际视野下的2014中国高等教育热点
提升质量
节点回放 2014年9月10日,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320个获奖项目经国务院批准,由教育部向全社会公布。高等教育的两项特等奖,引起社会的关注和赞誉。复旦大学等校的“5+3”模式和南京大学的“三三制”,体现着为全体人民健康服务、为全体学生成长服务的价值导向。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颁发,引发了我国高校对教学改革的再度关注,从各省教育管理部门到高等学校再到一线教师,探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又成为热点话题。江苏、黑龙江、广西等省(自治区)的高教学会都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主题召开学术年会,动员更多高校和一线教师积极投入到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之中。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也是21世纪全球高等教育共同关心的话题。2009年“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发布的《高等教育与研究的新动力:社会变革与发展》公报指出,“日益扩大的入学机会对高等教育质量提出了挑战。在当代高等教育中,质量保障无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必须包括所有利益相关者。质量的实现既要求建立各种质量保障体系,形成多种评价模式,同时更需要在机构内部形成一种质量文化”。公报认为,“扩大教育机会必然对高等教育质量带来挑战,但确保教育质量是当代高等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我国为提高教育质量的种种努力,顺应了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质量文化”的形成。
近年来,世界各主要国家都在采取措施提高高等教育质量。2013年8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一次演讲中把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作为美国教育的重大课题,希望对美国学生和社会开展对教育满意度的评估。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马里兰大学等许多高校都在改革课程方案,以期提高本科教育质量,适应科技发展综合化、经济发展全球化的大趋势。德国、法国等欧盟国家,日本、韩国等也在采取措施,加强高等教育质量建设。一个共同的认识是:今日高等教育质量的竞争就是明日综合国力,特别是科技创新力的竞争。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关键是深化教学改革。我国落实教育规划纲要近5年来,高等教育战线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在“协同育人、资源共享、强化实践”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我们也看到,随着大学从社会的边缘逐渐走向中心,大学教学工作的核心地位却在不断被弱化。利益的诱惑和舆论的误导,大学以科研为导向、科研以论文为导向,“学术为本”取代“育人为本”,干扰了大学教学工作的核心地位。当前,我们需要再次思考“教学改革如何再升温”这一重大问题,将教学改革、课程改革、教法改革等进一步推进。只有通过所有教师认真教、所有学生努力学,并以生动活泼、丰富多样、富有效率的教育教学方式落实到课堂上和学校教育的各个具体环节中,提高教育质量才能成为现实。巩固教学的中心地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能只是空喊口号,而是要有具体的措施进行保障,以有力的措施引导和激励教师真正重视教学、投入教学。
“质量”是高等教育的永恒话题,亦是高等教育的不懈追求,期待2015年,在素质教育这一“战略主题”的引领下,教学改革再升温、教学质量再提升,使提升质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新常态。
促进公平
节点回放 2014年9月3日,《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正式颁布。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标志着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启动。2014年12月中旬,规范高考加分和自主招生等四个配套文件出台。
高考改革方案和配套文件的颁布对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科学选才与教育公平的统一,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其间,促进教育公平的施政方向是明确而坚定的。
“有质量的教育公平”是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共同追求。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明确:“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高等教育应根据成绩对一切人平等开放。”2009年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公报认为,“在扩大入学机会的同时,高等教育必须同时追求公平、适切性及质量三大目标。公平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入学机会问题——还意味着要确保学生顺利参与并完成学业的目标,同时保证学生的待遇,这就必须向贫困和边缘化的群体提供合适的财政援助和教育政策的支持”。
中国政府历来重视教育公平问题,把教育公平作为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根据国家宪法精神,《教育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权利。”
2014年,促进教育公平又迈出新步伐。不仅高考改革强调公平导向,而且对“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工作做出专项部署,要求人数再增长10%以上。“贫困农村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覆盖22个省份的832个贫困县,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比2013年实际又增加了11.4%。“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招生数量达20万人;28个省份解决了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高考问题。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使公民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得到更好体现。大学生资助体系的完善和一系列促进大学生就业措施的落实,使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和平等就业受到保护。
中国政府在促进教育公平上的种种努力,体现着国家的制度优势,值得称道。期待2015年,高考改革和促进就业的各项政策能够真正落地,不良社会风气对教育公平的干扰日益减少,还教育以一方净土,使维护公平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新常态。
完善治理
节点回放 2014年,38所“985工程”高校、9所“211工程”高校的大学章程已核准通过,地方高校大学章程的制定、审核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展开,中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高校学术委员会规程、理事会规程(试行)等文件相继出台。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最高层次,自身的高度复杂性要求加强治理体系建设;迅猛变化的社会环境、人民群众对教育发展的多元关切,更需要加快推进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进程。
纵观世界高等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其改革的重点之一也在于治理政策的调整,主要趋势表现为国家的管控要得法,大学的自主要适度,市场力量要更多引入,并且期待大学与社会有更多的合作。在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进程中,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治理既表现出全球同质化的一面,同时又因各国文化传统、政治体制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所处的不同阶段而呈现出多样性,即所谓的“同质异形现代化”。但无论采取何种治理模式,建立政府、大学、社会相互制约、协同发展的新型关系、提升大学内部治理能力是大势所趋。
在世界高等教育背景下考量中国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建设的进程,中国无疑是动作力度大、步子迈得快、“蹄疾而步稳”的国家。30年前,中央决定启动教育体制改革,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3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面貌为之一新。一位美国学者在研究了一批国家的教育改革后认为,在中国,政府发起的教育改革能够迅速实施,而在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情况则不同,很多政策建议因为制度的沉疴而鲜有落实。2015年是《决定》颁布30周年,总结经验,推动全面改革再深入,特别要在四中全会精神的推动下,注重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加快健全教育法律和制度建设。期待2015年,进一步推进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完善治理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新常态。
中国道路
节点回放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大学时指出,“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与师生代表座谈时,希望广大教师“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更大贡献”。
总书记提出的“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对教育战线提出了殷切的期望,这不仅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要求,也是中国和平崛起的要求。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中国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应当重视其世界性特征,更应光大其中国特色,弘扬中国的核心价值观,走中国自己的发展道路,服务中国人民和中国发展,推动人类共同进步。
世界教育史证明,不同国家之间由于社会制度的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以及文化传统的差异,使得它们在选择教育发展模式、教育发展路径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并由此逐渐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在世界上就曾出现过英国模式、德国模式、美国模式,等等。这些模式符合它们各自的国情,自有其本国特色。正如耶鲁大学原校长莱文所说,每一种教育模式都具有文化的适应性,一个国家的教育模式要与文化相适应。很显然,教育的本国特色不仅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是应该追求、坚持和发扬的。
完善和发展高等教育的“中国道路”必须传承中华文化血脉、扎根中国现实大地、坚持中国特色理论,走中国特色道路、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当然,走好“中国道路”也必须具有国际视野,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与世界各国“互学互鉴”。在当今世界,夜郎自大、孤芳自赏要不得,失去自我、照搬照抄也不行。国际化和中国特色都是高等教育的“中国道路”所必需的。期待2015年,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中国道路”越走越宽,国际影响越来越大。
岁末年初,在国际视野下盘点中国高等教育的热点问题,将带给我们一些思考与启示:中国高等教育是世界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热点问题虽发生在中国,但它的影响是广泛的、深远的,具有世界性;中国高等教育所探索的“中国道路”既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经验的总结和升华,同时,它也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和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普遍规律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具体体现。面向未来,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将是我们的不懈追求。
(■瞿振元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
2014,那些引人深思的教育事件
“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曾深情地说:“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有两面,乐观的一面向往着更好的世界,但悲观的一面却总被生活中灰暗、琐碎、消极的情绪带动,变成孤独的猎手。”
所幸,在这个寒冷的岁末年初,当我们回望正在成为历史的2014年时,还有那么一些能引发我们反思的事件,值得我们在多维度中咀嚼与反思。
1.“凑合”的代价
新闻眼:山东蓬莱幼儿园校车事故
事件:2014年11月19日,山东蓬莱市潮水镇四村机场连接线附近,一辆涉嫌超载的运沙货车与一辆接送幼儿园孩子的面包车相撞。事故造成包括11名幼儿在内的12人死亡,3名幼儿受伤。
面包车为当地潮水四村幼儿园所雇用,不具备校车资格,核载8人,事发时载有15人,非法从事接送幼儿活动已近3年。事后,烟台蓬莱市公安机关以涉嫌过失致人死亡罪对肇事货车驾驶人、货车司机所在的建材公司法人代表、幼儿园园长、面包车车主4人刑事拘留。
点评:12条鲜活生命的瞬间陨落,让人们在痛惜之余,深省的不只是校车安全问题本身。2012年出台《校车安全管理条例》,虽然早已为校车行驶画出了一条清晰可辨的“安全线”,但是,本应载着孩子们开开心心上学与放学的校车却屡屡酿成惨剧。
在2014年11月19日至12月4日间的半个月里,山东省就接连发生了四起“校车”事故,导致16人死亡,其中学生14名,受伤25人。
校车惨剧屡屡发生的最重要原因,是相关责任主体习以为常的“凑合”思维——私立学校和办学经费短缺的落后地区学校,为了缩减办学成本,对于“带病”上路或“超期服役”的故障校车视而不见,抑或是让本已“病痛缠身”的校车“凑合”使用。
面对大量血淋淋的教训,面对那些已然为校车殉葬的孩子的灵魂和他们亲人破碎的心,我们还能在麻木不仁中让校车“凑合”上路吗?我们为思维深处那些早已习惯成自然的“差不多就行”的“凑合”思想所付出的代价还不够沉重吗?
2.烫出来的“痛”
新闻眼:大四女生缺课被批后开水泼教授
事件:2014年11月11日上午,华东政法大学教授蒋集跃给该校大四学生上课,一共有四节课。第一节课后,蒋集跃开始点名,王姓女生缺席,直到第二节课才进教室。据多方信息源证实,王姓女生向蒋集跃解释其迟到是“在教学楼复习考研,忘了有这节课”,蒋集跃以开玩笑的口气说“像她这样是考不上研究生的”。第二节课后,该女生主动拿了蒋集跃的杯子去接热水。蒋集跃以为这个女孩气量大,还说了句谢谢。但出乎意料的是,该女生将热水泼向蒋集跃。蒋集跃试图闪躲,但仍有半边脸被烫伤。
点评:过去,对于校园悲剧,社会关注更多的是学生之间的暴力冲突,不论是马加爵,还是复旦大学的投毒事件。此次学生开水泼教师事件,不仅惊醒了从教20余年的蒋集跃教授,更让社会尤其是教育界从这位学生出手不凡的一“烫”中悟出了一种“痛”:我们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否真正重视了学生的正常人格的养成教育?是否使每一个学生个体在离开校园时都获得了一张进入社会的合格入场券?
学生开水泼教师,既不能一泼了事,也不能简单地把当事学生“扫地出门”或者“红牌罚下”。我们的学校、家庭和社会需要反思的是,那些过去被我们很多人认为老生常谈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真的虚无缥缈、与己无关吗?如果再不强化这些非智力因素的教育,或许某一天遭遇“开水门事件”的,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
3.逾越红线的“社交”
新闻眼:川美教授餐厅强吻女生
事件:因2014年10月10晚在餐厅亲吻两名年轻女大学生,四川美术学院副教授王小箭被网友戏称为“叫兽”。在舆论的喧哗声中,王小箭最初回应称,两位女生是与他“非常熟的学生”,自己“和学生也一直像哥儿们一样”,“这是正常的社交”,这只是一个“泛师德问题”。当事人的此番回应,不但没有平息事态,反而引发网友更大规模的围观。
事发两日后,四川美术学院回应,经调查发现网友举报内容属实,学校决定禁止王小箭参加该校任何教学、科研和学术活动,降低其退休待遇,支持学生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日,王小箭发了致歉信,向当事人及学校道歉,承认自己酒后行为失当。
点评:青葱女大学生之所以成了一些风流“叫兽”的“后花园”,根源或是高校导师在权力、学术、地位上与学生存有天然的不平等。不论是这起“强吻事件”,还是前不久爆出的厦门大学某博导被举报“诱奸”女生事件,当事人似乎都给出了同样一条因果逻辑链:事因学生“自愿”、师生“正常社交”。这反映出当事人、社会对于师生关系认识的混乱。
在网友翻出的王小箭原创微博上,这样写着:“有两个绝对不能缺德的行业,一个是医,别人把命交给了你;另一个是教育,别人把未来交给了你。”
这,或许是一个带有黑色幽默意味的隐喻故事。在资讯滚滚、文字滔滔的互联网消费主义时代,“撞到枪口”的王小箭们将无处遁形。毕竟,你在“绝对不能缺德的行业”里,逾越了本不该越过的“红线”。毕竟,学生们把未来交给了你!
4.套取科研资金的“大盗”
新闻眼:7名教授套现2500万元
事件:2014年10月10日,一条消息甫出,举国震惊。这一天,科技部向外通报了审计署2012年审计发现中国农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和北京邮电大学5所大学7名教授弄虚作假,套取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资金2500多万元,共依法依纪查处8人,其中2人被依法判刑,4人被依法批捕,1人被行政处分。
点评:最让人汗颜的是,此番“失守”的7名教授,不仅均为国家重大科研专项课题的承担者,而且还不乏国内相关领域的“学术大腕”,甚至还有“学术伉俪”双双被捕。
除了痛斥“失守者”的贪念,我们真正要追问的恐怕是,什么原因让科研人员甚至连院士李宁都成了套取科研资金的“大盗”?是该死的贪念,还是存有漏洞的现行科研资金发放管理制度让人惦记着呢?
“科研资金用于项目本身仅占约四成,这意味着大量科研经费流失在项目之外。”中国科协的这项调查,或许更耐人寻味。我们的科研项目从立项、经费管理到项目评价,如若还不规范,制度漏洞所造成的诱惑始终还会按着一些学者家的门铃不放,下一个“陨落”的,恐怕就不只是李宁了。
5.别在我受伤的时候说爱我
新闻眼:8岁男孩因犯错而被罚跪
事件:对于懵懂不知的孩童来说,犯错总是难免的。可是,在一些地区个别教师却并不那么看,他们以成人的视角认为,其恨铁不成钢的出发点,就是为了帮助孩子成长。因此,他们将孩子们一时的过错,视为不可饶恕的“罪过”,用野蛮的爱的方式取代必要的引导和教育。
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两板桥九义校三年级一个8岁小男孩,就是这样一个被教师野蛮的爱“特殊关照”过的学生。2014年9月23日,网友@路边社四川分社爆出了“8岁男孩因犯错被逼向全班下跪”的一张男孩面朝同学跪在讲台旁的照片,成了整个9月舆论“口诛笔伐”的一个热点教育事件。舆论普遍认为,这位教师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逾越了教育底线,缺乏宽容孩子犯错的雅量。
点评:实际上,我们几乎没有哪个成年人,在孩童时期没有因调皮捣蛋、怕做作业而犯过各种各样的小错误。但是,对于那些曾罚我们跪过的个别教师,纵使时光过去十几二十年,那段难堪的记忆,似乎永远都深藏于我们内心的某个角落。这,或许就是一种隐性的心理伤害。
我们难以想象,这位被教师逼迫面向全班同学下跪的小男孩,当时的内心是否有过无助、无奈甚至茫然的感觉?此后的若干日子里,这个8岁小男孩在同学们面前是否还有这个年龄段本该有的天真无邪?这次处罚是否会给他以及班级其他孩子留下心理阴影?在教师“爱”的名义下,他们的心里是否从此对这位教师有了对立感或恐惧感?
或许,孩子们最想说的是:老师,请您别在我受伤的时候说爱我!
6.“天衣无缝”的骗局
新闻眼:河南高考替考事件
事件:2014年6月17日中午,央视《新闻直播间》栏目报道了河南有人组织高考替考的事件。报道说,河南高考有人组织替考,称监考被买通。组织替考者自称,他们花钱可监考各个环节获得通融,打点一个考场起步7万元。
点评:从河南替考案不难发现,从考生相片、指纹信息采集、准考证制作到监考环节,从教师、学校到有关招生考试部门,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一条龙”式的舞弊产业链。在这条被权钱打造的所谓的“天衣无缝”链条上,来自农村地区的大学生替考者们其实是最大的一颗“棋子”。他们在最小的利益诱惑下,葬送了个人前途、诚信与尊严。他们是这场利益骗局的最大“殉葬者”。但是,这能怪谁呢?在社会诚信、法律尊严让渡于蝇头小利的那一瞬间的选择上,就已经注定了这样的结局。
这条因利益而形成的“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链条背后,究竟是考试招生制度执行环节的缺陷,还是相关法律的缺位,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李鬼扮李逵,守护的不过只是个人利益,践踏的却是民众对教育公平、法治以及公权的信任。这出李鬼替李逵的荒诞剧的“制片人”、涉事者,虽然丝毫不含糊地均被禁考、开除或法办,但是,未雨绸缪的更细致更具体的制度安排,显然要比亡羊补牢的成本低得多。
7.侵害幼儿的“毒”
新闻眼:南昌幼儿园装修引发集体“中毒”
事件:2014年4月30日,江西省南昌吉的堡国际华城幼儿园发生集体甲醛中毒事件,70余名幼儿出现不同程度的过敏现象,两个孩子被诊断为败血症,其他孩子出现发烧、咳嗽、流鼻血、全身皮疹等症状。这家有278名幼儿的民办幼儿园于2013年12月开始,利用双休日对全园教室地板、墙裙、门进行了更换维修。维修过程中,有幼儿陆续出现了咳嗽、头晕、皮肤过敏等症状。空气检测结果显示,该幼儿园室内空气甲醛、甲苯、二甲苯、氨超标。
接到家长举报后,南昌市西湖区教体局立即对吉的堡国际华城幼儿园进行现场调查。调查处理小组随即要求,自2014年5月1日起,幼儿园全面停课,园长吴秋毓暂停职务等候处理。
点评:从2014年3月云南省丘北县双龙营镇平龙村佳佳幼儿园被人为投入掺入“毒鼠强”零食致7名幼儿误食中毒,到陕西省枫韵幼儿园和鸿基新城幼儿园先后被爆给孩子长期服用“病毒灵”,再到吉的堡国际华城幼儿园污染中毒事件,有论者认为,罪在这几所涉事的幼儿园均为“民办身份”,办园专业性不足。也有论者将安全事故频发的“元凶”指向了民办园资金投入不足以及政府监管的“厚公薄私”。
事实上,民办的“身份”,并非引发幼儿集体中毒的根源。比起甲醛、甲苯等混杂在空气中让人浑然不觉的毒,真正更“毒”的是,一些幼儿园、学校负责人喜好“面子工程”的畸形政绩观。
8.给“爹们”的“最后通牒”
新闻眼:北京市小升初取消共建生
事件:2014年4月18日,北京市教委公布了2014年义务教育入学政策,宣布取消已存在多年的“共建生”制度,全市使用统一的小学和初中入学服务系统,将每个学生入学途径和方式全程记录,教育行政部门依据权限进行查询和监控;各区县要公布学校的服务片区,教育部门将根据这两个服务系统建立新生学籍。这意味着每年10%左右的孩子,再也无法借助“共建”通道跨入重点中小学。
点评:北京的此轮改革取消“共建生”,关键就是限制公权力,也就是取消国家部委、大型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子女长期以来所享有的接受优质教育资源机会的优先选择权。这也是多年来北京市“小升初”改革最敏感、最为牢固的一块“坚冰”。
北京作为“小升初”问题尤为突出的大城市,此次强制性关闭“旁门左道”、主动喊停“拼爹游戏”,大范围实现就近入学,可以说,这是对今年年初教育部对包括北上广在内19个大城市小学升初中就近入学工作部署的一个积极回应。它为19个大城市“小升初”就近入学政策的顺利实施设定了逻辑起点——利益盘根错节、“小升初”乱象丛生的北京能做到的,其他地区没有理由做不到!
“取消令”像是一个已经拉紧了的弹簧,牵引着北京“小升初”就近入学改革的“新常态”。但是,习惯了“拼爹游戏”的“爹们”,是受传统惯性的驱使,无意识地将改革的弹簧拉回到原点,还是主动走到“阳光底下”,接受教育公平价值的洗礼?新的一年,我们拭目以待。
2014年部分教育大事回眸
1月
教育部印发《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
教育部印发《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计划》
教育部印发《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
2月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深化教育督导改革转变教育管理方式的意见》
教育部印发《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
教育部等六部门开展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工作
3月
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
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
4月
教育部发布《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
教育部印发《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等三个文件
5月
教育部出台《关于改进评审评估评价和检查工作的若干意见》
教育部启动2014年全国优秀教师和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评选
6月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教育改革与合作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
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
7月
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全面应用工作的通知》
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信息公开事项清单》
8月
教育部印发《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
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学生学籍学历电子注册办法》
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
9月
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教育部、财政部、民政部发布《关于加强中央部门所属高校教育基金会财务管理的若干意见》。
教育部发布《中小学教科书选用管理暂行办法》
10月
《2013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发布
11月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意见》
12月
全国留学工作会议召开
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
教育部发布《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
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意见》
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
2014国际教育那些“热词”
学前教育
2014年,无论是国际组织的政策咨询报告还是各国的政策文件中,学前教育仍然是一个出现率非常高的关键词。“机会与质量”是学前教育关注的重点。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学前教育和保育能够带来诸多益处,投资于幼儿是各国最有价值的举措。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以下简称“经合组织”)一项调查显示,尽管2003年至2012年间经合组织成员国学前教育接受率呈显著提高趋势,但是社会经济背景优越与处境不利学生之间的学前教育接受率差距却日益扩大,因此强烈呼吁各国必须更加努力确保所有家庭,尤其是处境不利的家庭有机会获得高质量的学前教育。
欧盟发布的《学前教育与保育质量》报告中提出,高质量学前教育与保育六大基本要素,如基于证据的政策制定,提高参与率,构建学前教育与保育一体化体系,在国家层面制定所有学前教育与保育从业人员都应该遵循的最低资格标准指南,平衡课程中的认知与非认知方面,鼓励有意义的家长参与。
同时,世界银行提出25个被证实对于儿童成长与发展非常关键的干预措施。这些干预措施可以在儿童生活不同阶段的一揽子计划中实施,包括孕期、儿童出生(从出生到6个月)、儿童健康与发展、幼儿园等。
2014年,美国也通过“力争上游——早期教育”挑战项目,致力于美国早期教育系统的全面改善。该项目的首要目标是确保更多的孩子,特别是那些有高需求的孩子能够进入幼儿园,为人生的成功做最初的准备。
英国早期教育改革则致力于“为家长提供有力支持,为孩子提供良好教育”,逐步完善5岁以下儿童的保育服务,缩小贫富家庭孩子早期教育差距,不断提高儿童保育质量。俄罗斯教育领域工作“路线图”强调,通过一系列加强教育的措施使幼儿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德国决定制定全国统一的幼儿教育评估标准,作为改善托儿所质量的依据。
同时,新加坡教育部2014年的工作重点之一是在供求趋稳后,探讨实行统一的学前教育师资培训的可能性。
澳大利亚2014年至2015年预算承诺将使儿童保育更加实惠,更加灵活,更加容易获得。为此,在未来四年投入285亿澳元,通过“儿童保育折扣”和“儿童保育津贴”帮助更多家庭获得儿童保育服务。
全球“学习危机”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估计,全球有5700万学龄儿童辍学,2.5亿学龄儿童不会阅读和算术。一些国家1/4到一半的小学毕业生不能阅读一个完整的句子,大多数完成中等教育的学生没有为接受高等教育或就业做好准备。
这些数据已经在许多研究中不断被重复,它们揭示了全球普遍存在非常严重的“学习危机”,必须高度关注并采取特别措施。而那些居住在极端贫困地区、城市贫民窟和偏远乡村地区的儿童,在战争、冲突环境中生活的儿童,以及少数民族儿童和残疾儿童,存在全世界最严重的“学习赤字”。
这种“学习危机”不仅危及儿童对于未来的憧憬,而且影响到各国政府当前的财政。2.5亿儿童没有学到基本技能,其代价相当于1290亿美元,约合全球初等教育开支总额的10%。与此相反,一个平等和高质量的教育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回报,能在40年的时间中使一个国家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加23%。
对于2015年以后的发展进程而言,全球各国是时候承担起提高整体教学与学习质量的艰难任务了。
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全民学习论坛”将持续的“学习危机”与全球年轻人高失业率联系起来进行讨论,并指出,尽管全球在让儿童上学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现在仍然有5700万儿童没有上学。教育差距正妨碍全球的技能开发、经济增长与竞争力。
公立校改革
最近几年,一些主要发达国家的公立教育体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源于人们对教育公平、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益的更高追求,源于人们对公立教育的发展模式、质量和效益的更多不满。
2014年,公立学校改革仍然是各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
英国教育大臣迈克尔·戈夫提出要努力打造世界最好的公立教育体系。他强调推动公立学校改革的三个关键驱动因素:增加学校、校长和教师的自主权;改革关系学校荣辱的排行榜制度;吸引了大批优秀毕业生投身教职。并希望通过自由学校、考试改革以及教师“直培计划”等举措促进更多公立学校走向卓越。
法国2014年主要是落实“重建学校”改革,重点是推进和完善学校作息时间改革,出台初等教育和初中阶段新教学大纲。新大纲特别重视小学最后两年(四年级和五年级)和初中一年级的知识连贯性,同时也为教师自由组织课堂教学预留了空间。
日本文部科学省对学制改革的探讨进入最终阶段,涉及延长义务教育年限、贯彻落实小学与初中一贯制教育、修改教师资格制度等方面。
澳大利亚则在2014年全面推进“独立公立学校”计划。根据“独立公立学校计划”,各州和地区可以灵活实施课程、组织活动并制定计划,以最大程度适应学校和学生的特定需求。目前昆士兰州、维多利亚州、南澳大利亚州、北部地区及塔斯马尼亚岛相继与联邦政府签订协议,实施“独立公立学校计划”。
新数字鸿沟
2014年10月20日,经合组织发布的最新报告《2014影响教育的趋势聚焦之无限连接:教育与新技术》向全世界传达的一个重要观点:第二条数字鸿沟已经在那些积极拥抱数字技术的人与滞后的人之间形成。信息、通信和技术(ICT)的机会鸿沟已转变为使用鸿沟。
报告指出,第二条鸿沟形成的部分原因可归于代际因素。“成人技能调查”结果显示,平均而言,16岁至24岁年轻人比他们的年长同事更擅长在技术丰富的环境中解决问题。另外,在许多国家,大部分成人不具备充分的信息、通信和技术问题解决技能,这意味着他们由于从来没有使用过计算机而错过了这次评估或者不能参与评估。在爱尔兰、波兰和斯洛伐克,有30%至50%的成人属于这一群体。
那些拥有杰出技能的成人能够完成涉及多个步骤的任务,能够处理结果未知的问题。平均而言,经合组织成员国中只有5.8%的成人(16岁至65岁)达到这一水平。在芬兰、日本和瑞典,大约8%的成人达到这一水平。
报告也强调,第二条数字鸿沟不完全由代际因素造成,有8%的16岁至24岁年轻人不具备充分的信息、通信和技术的技能。尤其不幸的是,那些来自不利环境的年轻人更可能在使用新技术方面不自信或不熟练。
课后托管
发达国家纷纷致力于促进劳动力市场参与(尤其是女性),以促进经济复苏,随之而来的“3点半难题”已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
2014年,各国不约而同将针对上学儿童的课后托管列为国家层面教育公平与机会保障的重要政策,并在具体实践上进行有益探索。
英国宣布将围绕儿童保育和在校时间进行全面改革,政府承诺会帮助公立学校延长学生的在校时间,像私立学校那样延长到9至10个小时。这些延长的时间可以帮助那些成绩下滑的学生,为他们提供一个安全的、有人监督的学习场所,确保每个学生很好地掌握数学、语文、科学、语言、历史和地理这些核心学科的知识。
为实现机会均等并支持具有特殊背景的家庭,德国政府积极推动建立“全日学校”。该类学校属于公立性质,就是在一般的教学时间之外,让学生在学校里受到照顾的一种辅导措施,尤其是针对小学生而言。德国还通过促进全日学校的规划与正规学校密切结合,以期发挥最佳的辅导功能。
新加坡教育部2014年预算案及工作重点之一就是在接下来两年中新增40所小学的学生托管中心,通过在放学后为学生提供有组织的、支持性的环境,为家庭提供重要的支持,尤其是双职工家庭。同时从2015年1月起,所有公立学校、政府资助学校、独立学校和特殊学校中从事辅助课程活动或提高课程活动的教师都必须到教育部登记注册。
2014年10月28日,法国总理曼努埃尔·瓦尔斯在参议院宣布,2015至2016学年中,小学作息制度改革启动基金将继续按原标准发放,但前提是各市镇需要开展高质量的课外活动。此外,巴黎市政府还颁布了《课外活动教育宪章》,为学生课外活动的组织和儿童托管教育服务提供必要的参考框架。
俄罗斯制定了《补充教育发展纲要》,计划补充教育在未来几年内惠及75%的中小学生,并且计划提高补充教育教师的薪酬。同时强调,发展补充教育应首先考虑它的免费实施。
韩国宣布自2014年起小学课后托管全覆盖,到2015年实现所有一至四年级的孩子享受托管服务,到2016年实现一至六年级都享受托管服务。
日本则为推动女性就业宣布五年内扩充“放学后小学生俱乐部”(增纳30万人)计划,旨在为双职工家庭中的小学一至三年级子女提供一个放学后或假期可以嬉戏的,让孩子们感到安心、舒适的场所,帮助女性解决照看孩子的问题。
学生流动
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加深,发达国家在继续扩大留学生市场份额、增强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的同时,开始强调培养本国学生为生活在一个全球性的世界做好准备,强调做一个更好的全球性公民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到国外学习,并资助他们的海外学习经历。
2012年至2013年,近27万学生受益于“伊拉斯谟计划”的资助到国外留学或实习,创下了新的纪录。而且,到国外大学继续学习已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选择,约占80%,还有大约20%的学生选择了到国外企业实习。
27年来,“伊拉斯谟计划”让学生有时间、有机会到国外开拓视野、提高技能。最新数据显示,“伊拉斯谟计划”比以往更受学生欢迎。“伊拉斯谟计划”不仅有助于青年找到欧洲大家庭的归属感,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职业前景。2014年至2020年,新的“伊拉斯谟+(Erasmus+)计划”会为更多年轻人提供到国外学习、工作或当志愿者的机会。
2014年5月20至22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以下简称“亚太经合组织”)大学联盟跨境教育合作专题研讨会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召开。来自13个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国的学者、专家、大学及政府代表就如何促进该地区学生、研究人员、教育提供者的流动提出建议。强调支持不同形式的学生流动,包括虚拟流动,通过建立奖学金基金及类似机制支持贫困学生流动,在不同国家的大学之间建立成本分担与互惠机制以消除学生流动的障碍。
美国国际教育协会(IIE)积极推动“海外留学计划”,力求五年内使美国学生到海外留学的人数翻番达到60万,并设定目标来协助推动,包括500所大学参与本计划,10所大学将海外研习列为必修项目,1万名校友及学生参与推动,1000名高中教师参与宣传该计划及设置奖学金等。
英国商务大臣凯布尔呼吁改变目前英国国际学生交流不均衡的状况,建议到2020年,有8万名英国学生到中国留学或者实习。
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承诺五年内新增经费1亿澳元实施“新科伦坡计划”,资助澳大利亚本科生到亚太地区进行半年或短期的学习。2014年“新科伦坡计划”试验阶段,已资助40名学者和1300多名本科生在4个试验地区(中国香港、印尼、日本和新加坡)生活、学习和工作。
代际社会流动
经合组织(OECD)发布的《教育概览2014:OECD指标》中强调:虽然全球教育机会继续扩大,但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成人与其他人之间的社会经济差距却在日益扩大。那些拥有更高教育水平和技能的人在就业和收入方面所获的回报比以前更加丰厚。2014年,经济合作组织成员国25岁至64岁拥有大学学历的人群平均只有5%失业,而高中文凭失业者达到14%。而2000年二者之间的差距为4%。
不仅如此,经合组织最新的“成人技能调查”(the Survey of Adult Skills)结果也显示,那些关键技能水平高的成人(如阅读和数学熟练程度高、教育程度高)是最可能参与终身教育与培训的人,而低教育成就或低技能的人则缺乏教育机会解决“技能赤字”,从而形成恶性循环。终身教育本意是为了促进学习机会在整个社会的重新分布,结果却是为那些已经接受很好教育的人提供了更多教育机会,增强了已经存在的教育机会不公平。
对此,经合组织秘书长安赫尔·古利亚认为,教育可以让人们脱离贫困和社会排斥,但是这需要打破社会背景与教育机会之间的联系。包容性经济增长面临的最大威胁是社会流动性的停止。增加每个人的教育机会并继续提高人们的技能对于促进社会繁荣和凝聚力非常关键。
(作者单位: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国际教育信息中心)
201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2014年,教育系统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牢牢把握全面深化综合改革的主题,紧抓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两大任务,在“破解”一些人民群众关切的重大热点难点问题、促进教育公平方面取得新成效,教育内涵发展迈上新台阶,在培养学生成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新成绩。
一、学前教育
全国共有幼儿园20.99万所,比上年增加1.13万所,在园幼儿(包括附设班)4050.71万人,比上年增加156.02万人。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共208.03万人,比上年增加19.52万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2]达到70.5%,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
二、义务教育
全国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5.40万所,比上年减少1.23万所。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共招生3106.25万人;在校生1.38亿人;专任教师912.23万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3]92.6%。
1.小学
全国共有小学20.14万所,比上年减少1.22万所;招生1658.42万人,比上年减少36.93万人;在校生9451.07万人,比上年增加90.52万人;毕业生1476.63万人,比上年减少104.43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4]达到99.81%;其中,男女童净入学率分别为99.80%和99.83%,女童高于男童0.03个百分点。
小学教职工[5] 548.89万人,比上年减少0.59万人;专任教师563.39万人, 比上年增加4.93万人。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 [6] 99.88%,比上年提高0.05个百分点。生师比16.78:1,与上年基本持平。
普通小学(含教学点)校舍建筑面积64697.1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632.34万平方米。设施设备配备达标的学校比例[7]情况分别为: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学校比例56.82%,体育器械配备达标学校比例59.89%,音乐器械配备达标学校比例58.52%,美术器械配备达标学校比例58.42%,数学自然实验仪器达标学校比例61.06%。
2.初中
全国共有初中学校5.26万所(其中职业初中26所),比上年减少181所。招生1447.82万人,比上年减少48.27万人;在校生4384.63万人,比上年减少55.50万人;毕业生1413.51万人,比上年减少148.03万人。初中阶段毛入学率103.5%,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5.1%。
初中教职工395.57万人,比上年增加2.70万人;专任教师348.84万人,比上年增加0.75万人。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9.53%,比上年提高0.25个百分点。生师比12.57:1,与上年基本持平。
初中校舍建筑面积52563.5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484.13 万平方米。设施设备配备达标的学校比例情况分别为: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学校比例73.33%,体育器械配备达标学校比例77.72%,音乐器械配备达标学校比例76.06%,美术器械配备达标学校比例75.87%,理科实验仪器达标学校比例81.33%。
3.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
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中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8]共1294.73万人。其中,在小学就读955.59万人,在初中就读339.14万人。
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中农村留守儿童[9]共2075.42万人。其中,在小学就读1409.53万人,在初中就读665.89万人。
三、特殊教育
全国共有特殊教育学校2000所,比上年增加67所;特殊教育学校共有专任教师4.81万人。全国共招收特殊教育学生7.07万人,比上年增加0.47万人;在校生39.49万人,比上年增加2.68万人。其中,视力残疾学生3.41万人,听力残疾学生8.85万人,智力残疾学生20.57万人,其他残疾学生6.67万人。特殊教育毕业生4.90万人,比上年减少0.17万人。
普通小学、初中随班就读和附设特教班招收的学生3.80万人,在校生20.91万人,分别占特殊教育招生总数和在校生总数的53.78%和52.94%。
四、高中阶段教育
全国高中阶段教育[10]共有学校2.57万所,比上年减少548所;招生1416.36万人,比上年减少81.10万人;在校学生4170.65万人,比上年减少199.27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6.5%,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1.普通高中
全国普通高中1.33万所,比上年减少99所;招生796.60万人,比上年减少26.10万人,降低3.17%;在校生2400.47万人,比上年减少35.41万人,降低1.45%;毕业生799.62万人,比上年增加0.64万人,增长0.08%。
普通高中教职工250.94万人,比上年增加3.58万人;专任教师166.27万人,比上年增加3.37万人,生师比14.44:1,比上年的14.95:1有所改善;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7.25%,比上年提高0.44个百分点。
普通高中共有校舍建筑面积45346.0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785.89万平方米。普通高中设施设备配备达标的学校比例情况分别为: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学校比例84.38%,体育器械配备达标学校比例86.25%,音乐器械配备达标学校比例84.49%,美术器械配备达标学校比例84.70%,理科实验仪器达标学校比例87.63%。
2.成人高中
全国成人高中546所,比上年减少65所;在校生14.90万人,比上年增加3.83万人;毕业生12.36万人,比上年增加1.95万人。成人高中教职工9555人,比上年增加3494人;专任教师8020人,比上年增加3402人。
3.中等职业教育
全国中等职业教育[11]共有学校1.19万所,比上年减少384所。其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3536所,比上年减少41所;职业高中4067所,比上年减少200所;技工学校2818所,比上年减少64所;成人中等专业学校1457所,比上年减少79所。
中等职业教育招生619.76万人,比上年减少55.00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总数的43.76%。其中,普通中专招生259.66万人,比上年减少11.81万人;职业高中招生161.54万人,比上年减少22.00万人;技工学校招生124.41万人,比上年减少9.09万人;成人中专招生74.16万人,比上年减少12.10万人。
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1755.28万人,比上年减少167.69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总数的42.09%。其中,普通中专在校生749.14万人,比上年减少23.05万人;职业高中在校生472.82万人,比上年减少61.40万人;技工学校在校生338.97万人,比上年减少47.62万人;成人中专在校生194.36万人,比上年减少35.62万人。
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622.95万人,比上年减少51.49万人。其中,普通中专毕业生247.73万人,比上年减少17.48万人;职业高中毕业生178.37万人,比上年减少26.15万人;技工学校毕业生106.79万人,比上年减少10.09万人;成人中专毕业生90.05万人,比上年增加2.21万人。
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共有教职工113.21万人,比上年减少2.13万人。其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教职工41.81万人,比上年减少1195人;职业高中教职工36.09万人,比上年减少1.45万人;技工学校教职工26.52万人,比上年减少4240人;成人中等专业学校教职工7.34万人,比上年增加665人。
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共有专任教师85.84万人,比上年减少9530人,生师比[12]21.34:1,比上年的22.97:1有所改善。其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专任教师30.69万人,比上年增加3321人;职业高中专任教师29.33万人,比上年减少8117人;技工学校专任教师19.46万人,比上年减少4558人;成人中等专业学校专任教师5.31万人,比上年增加1113人。
五、高等教育
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559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7.5%。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2824所,比上年增加36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529所(含独立学院283所),比上年增加38所;成人高等学校295所,比上年减少2所。普通高校中本科院校1202所,比上年增加32所;高职(专科)院校1327所,比上年增加6所。全国共有研究生培养机构788个,其中,普通高校571个,科研机构217个。
研究生招生62.13万人,比上年增加0.99万人,增长1.63%,其中,博士生招生7.26万人,硕士生招生54.87万人。在学研究生184.77万人,比上年增加5.37万人,增长3.00%,其中,在学博士生31.27万人,在学硕士生153.50万人。毕业研究生53.59万人,比上年增加2.22万人,增长4.33%,其中,毕业博士生5.37万人,毕业硕士生48.22万人。
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721.40万人,比上年增加21.57万人,增长3.08%;在校生2547.70万人,比上年增加79.63万人,增长3.23%;毕业生659.37万人,比上年增加20.65万人,增长3.23%。
成人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265.60万人,比上年增加9.11万人;在校生653.12万人,比上年增加26.71万人;毕业生221.23万人,比上年增加21.46万人。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历教育报考703.37万人次,取得毕业证书77.38万人。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高职(专科)全日制在校生平均规模9995人,其中,本科学校14342人,高职(专科)学校6057人。
普通高等学校教职工233.57万人,比上年增加3.95万人;专任教师153.45万人,比上年增加3.76万人。普通高校生师比为17.68:1。成人高等学校教职工5.29万人,比上年减少3496人;专任教师3.15万人,比上年减少2109人。
普通高等学校校舍总建筑面积[13]86310.7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155.76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4]3658.49亿元,比上年增加348.91亿元。
六、成人培训与扫盲教育
全国接受各种非学历高等教育的学生736.66万人次,当年已毕(结)业920.28万人次;接受各种非学历中等教育的学生达4613.67万人次,当年已毕(结)业5084.48万人次。
全国职业技术培训机构10.51万所,比上年减少0.72万所;教职工47.74万人;专任教师27.65万人。
全国有成人小学1.83万所,在校生116.43万人,教职工4.05万人,其中,专任教师2.17万人;成人初中1370所,在校生46.26万人,教职工8732人,其中,专任教师7559人。
全国共扫除文盲44.15万人,比上年减少6.43万人;另有45.55万人正在参加扫盲学习,比上年减少16.37万人。扫盲教育教职工2.61万人,比上年减少6517人;专任教师1.08万人,比上年减少4551人。
七、民办教育
全国共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教育机构)15.52万所,比上年增加0.63万所;招生1563.84万人,比上年增加69.32万人;各类教育在校生达4301.91万人,比上年增加223.60万人。其中:
民办幼儿园13.93万所,比上年增加5831所;入园儿童953.66万人,比上年增加45.70万人;在园儿童2125.38万人,比上年增加135.12万人。
民办普通小学5681所,比上年增加274所;招生114.80万人,比上年增加3.52万人;在校生674.14万人,比上年增加45.54万人。
民办普通初中4743所,比上年增加208所;招生167.74万人,比上年增加5.63万人;在校生487.00万人,比上年增加24.65万人。
民办普通高中2442所,比上年增加67所;招生82.73万人,比上年增加2.91万人;在校生238.65万人,与上年增加7.01万人。
民办中等职业学校2343所,比上年减少139所;招生71.95万人,比上年减少1.21万人;在校生189.57万人,比上年减少18.37万人。另有非学历教育学生29.45万人。
民办高校728所(含独立学院283所),比上年增加10所;招生172.96万人,比上年增加12.77万人;在校生587.15万人,比上年增加29.63万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在校生408人,本科在校生374.83万人,高职(专科)在校生212.28万人;另有自考助学班学生、预科生、进修及培训学生31.73万人。民办的其他高等教育机构799所,各类注册学生88.30万人。
另外,还有其他民办培训机构2.00万所,867.94万人次接受了培训。
注释:
[1]各项统计数据均未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毛入学率,是指某一级教育不分年龄的在校学生总数占该级教育国家规定年龄组人口数的百分比。含学前教育、初中阶段、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
[3]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是指初中毕业班学生数占该年级入小学一年级时学生数的百分比。
[4]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是指小学教育在校学龄人口数占小学教育国家规定年龄组人口总数的百分比,是按各地不同入学年龄和学制分别计算的。
[5]因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教职工数计入初中阶段教育,十二年一贯制学校的教职工数计入高中阶段教育,而专任教师是按照教育层次进行归类,存在小学教职工数据小于专任教师数据的情况。
[6]学历合格专任教师比例,是指某一级教育具有国家规定的最低学历要求的专任教师数占该级教育专任教师总数的百分比。各级教育教师的最低学历要求,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的相关规定。取得小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取得初级中学教师、初级职业学校文化、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者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取得高级中学教师资格和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或者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7]设施设备配备达标的学校,是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体育器械配备达到《教育部 卫生部 财政部关于印发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的通知》(教体艺[2008]5号)的相关标准;音乐器材配备、美术器材配备、数学自然实验仪器、理科实验仪器等达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仪器配备相关标准。含普通小学、初中和普通高中。
[8]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是指户籍登记在外省(区、市)、本省外县(区)的乡村,随务工父母到输入地的城区、镇区(同住)并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
[9]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外出务工连续三个月以上的农民托留在户籍所在地家乡,由父、母单方或其他亲属监护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
[10]高中阶段包括普通高中、成人高中、中等职业学校。
[11]中等职业教育包括普通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和成人中等专业学校。
[12]中等职业教育生师比不含技工学校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