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关键词

    位置: 首页 - 政策研究 - 专项研究 - 正文

    【背景】

    2001年,《教育部关于实施“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的通知》指出,在“十五”期间,实施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根据西部地区重点建设高校(即受援高校)的学科特点,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13所高校被指定为支援高校。教育部在教育事业发展、资金分配、教学科研项目、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对“对口支援计划”的实施给予倾斜政策。

    2006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入开展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工作的意见》对参加对口支援工作的学校提出了具体要求。支援高校要将对口支援工作纳入学校的长期发展规划中,对口支援高校双方应建立年度例会制度。《意见》指出,强化队伍建设,加强受援高校的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工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辟对口支援工作新途径;同时要采取有力措施,帮助受援高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

    2010年,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工作的意见》。《意见》列出了加强受援高校师资队伍培养等八项新政策。

    【内容】

    在9年的对口支援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的基础上,要在宏观政策上有更大的推动力,把“四个显著提升”作为今后对口支援的主要任务,即显著提升受援高校的师资队伍水平、显著提升受援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受援高校的科研服务能力和显著提升受援高校的学校管理水平。

    在新形势下,我们要从西部地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出发,把服务和促进西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对口支援工作的核心目标。要从注重促进受援高校自身发展,转移到增强受援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上来。

    对口支援,是加快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举措。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实施9年来,受援高校已由最初的13所发展到38所,受援高校的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管理水平和学生培养质量上了一个新台阶。最近,《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工作的意见》出台8项新政。制定新政的出发点是什么?新政将怎样进一步推动对口支援工作?就此,记者采访了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张大良。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在宏观政策上有更大的推动力

    问:2001年6月,为了贯彻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教育部启动了“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随后又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对口支援新疆、西藏高校等专项工作。此次出台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工作的新政策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答: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西部地区发展,是我国迈向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要部署。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目前已经实施了9年。此次出台新政策,是基于两方面考虑:

    一是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高等教育发展,加强西部高等教育建设,更好地服务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实现区域高等教育协调发展,努力构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高等教育体系,建设高等教育强国。

    二是在9年的对口支援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的基础上,要在宏观政策上有更大的推动力,把“四个显著提升”作为今后对口支援的主要任务,即显著提升受援高校的师资队伍水平、显著提升受援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受援高校的科研服务能力和显著提升受援高校的学校管理水平,从而实现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

    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第一要务是提升师资队伍水平

    问:我们注意到,在出台的8项新政策中,有3项用于解决受援高校现有教师队伍的培养问题。西部受援高校教师队伍现状如何?在您看来,提高西部地区高校的师资队伍水平有着怎样的意义?

    答: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的第一要务是提升受援高校的师资队伍水平。  去年下半年,就对口支援工作陈希副部长和林蕙青部长助理曾多次率团进行过深入的调研,发现西部受援高校现有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和学历水平,特别是博士学位的学历水平偏低,有的很低。虽然首批13所受援高校有所改善,但其他受援高校这方面的问题仍较突出。这种师资状况严重地制约了西部受援高校办学能力的提高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在出台的8项新政策中,有3项是用于解决受援高校现有教师队伍的培养问题:第一是支援高校可向相关部门申请定向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单独招生指标,用于受援高校现有师资队伍的培养(具体办法正在制定);第二是被授予国家级教学名师的支援高校教师,原则上每两年要帮带一名西部受援高校的教师;第三是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应继续采取倾斜政策,使西部受援高校教师有更多的出国进修学习培训机会。另外,我们还要求受援高校要充分利用“质量工程”中的教师进修项目,有组织、有计划地加强对本校教师进行系统化、团队化培训。

    增强“造血”功能,建立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的长效机制

    问:这次出台的文件,要求引导西部地区受援高校转变办学理念,在服务好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同时提高自身水平。如何通过对口支援增强西部高校的“造血”功能?

    答:西部地区受援高校都是地方高校,应当主动适应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积极与当地相关企业、政府机构等单位合作开展应用性的科学研究,着力解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现实和理论问题,为当地政府决策提供咨询意见和实际操作方案。这也是西部地区受援高校提高自身办学水平、增强科研服务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我们在对口支援工作中强调这一点,就是要引导西部地区受援高校转变办学理念,在服务好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同时提高自身水平。我们要求支援高校努力提供人力、财力和技术支持,积极帮助受援高校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开展科研工作。积极鼓励支援与受援高校联合申报各层次科研项目,合作开展科学研究。我们还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设立“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加强西部地区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鼓励西部高校申报项目。

    为了更好地利用支援高校的优势,帮助受援高校培养人才,提高办学能力和水平,我们鼓励支援与受援高校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联合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工作。这种联合培养是要适应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要面向当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我们要求将联合培养工作作为教学改革的试验,强调社会责任感教育,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和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大力培养“素质高、能力强、下得去、留得住”的应用性、复合型人才。

    从9年的实践中,我们看到现代信息技术在对口支援工作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共享了资源,提高了效益,降低了成本,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仅“质量工程”就在受援高校建设了120个数字化教室,许多高校已经实现了与支援高校的同步授课和讲座,很好地利用了支援高校的优质教育资源,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对此,我们将进一步采取措施,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对口支援工作中的利用,加大高等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力度,解决受援高校自身优质教育资源匮乏问题,促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水平等方面实现跨越式发展。

    此外,支援与受援高校互派干部挂职,已被实践证明是一项很好地促进受援高校提高管理水平的方式和途径。特别是支援高校选派优秀干部挂职担任受援高校校长或副校长,如浙江大学选派陈叔平到贵州大学任校长,清华大学先后选派李建保、陈强、梁曦东任青海大学校长,北京大学选派于鸿军任石河子大学副校长,华中农业大学选派周承早任塔里木大学副校长等,同时,还有一大批高校中层干部挂职受援高校,都取得了很好成效,有力地促进了受援高校管理水平的提高。我们认为,支援与受援高校双方互派干部挂职是对口支援工作不可或缺的主要措施之一,是密切支援与受援高校的联系,提升受援高校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要坚持并积极互派干部到对方学校挂职。支援高校干部到受援高校挂职,原则上应为2-3年左右。经相关部门批准,支援高校干部挂职期间可担任受援高校相应领导职务。要将干部挂职作为培养后备干部的重要途径。

    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西部地区受援高校整体上在国际合作与交流方面比较弱。所以,这次新政策中,要求加大这方面的工作力度,搭建国际合作平台,增强受援高校国际合作交流的能力。支援高校要为受援高校积极提供信息,共同组织国际会议,加强支援和受援高校与国外大学的三方合作。我们还要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受援高校领导干部进行国内外培训,学习先进理论,拓展国际视野,提高管理能力。总之,要通过以上这些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不断增强西部地区受援高校的“造血”功能。

    教育部成立协调小组,全面统筹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工作

    问:教育部最近成立了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工作协调小组,协调小组将怎样开展工作?

    答:对口支援工作是一项时间长、跨度大、涉及面广的工作。为了加强对口支援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教育部已成立以陈希副部长为组长,林蕙青部长助理为副组长的“教育部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工作协调小组”,全面统筹协调对口支援工作,并在相关项目中争取对口支援专项经费,在相关项目政策上向受援高校倾斜。我们要求西部地区教育行政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组织,形成协调机制,加强对本地区对口支援工作的统筹管理,帮助受援高校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制订学校发展规划,提供必要经费、政策支持,提高对口支援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明年是实施“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的第10个年头,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全面总结对口支援工作的成绩与经验,隆重表彰先进集体和个人,大力宣传先进事迹,推进对口支援工作上新台阶。

    支援高校在无私奉献的同时,赢得了发展的大舞台

    问:对口支援工作既是支援高校的政治任务和社会责任,同时也为支援高校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您怎样看这个问题?

    答:在新形势下,我们要从西部地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出发,把服务和促进西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对口支援工作的核心目标。要从注重促进受援高校自身发展,转移到增强受援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上来。通过强化对口支援工作,显著提升受援高校的师资队伍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科研服务能力和高校管理水平,努力使受援高校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依靠力量,成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智力中心和人才中心。

    我们的新政策要求,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夯实对口支援工作的思想基础。要充分认识对口支援工作是高等教育战线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促进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有效手段,对于促进西部地区的和谐稳定和民族团结,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对口支援工作为支援高校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支援高校挂职干部和支教教师在工作实践中得到锻炼,受到教育,在结合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科研选题等方面也会有很多收获。支援高校要勇于肩负起对口支援工作的社会责任,自觉地履行好自己的历史使命。受援高校要充分把握好对口支援的历史性机遇,在主管部门和支援高校的帮助下,进一步研究、制订或修订学校的战略发展规划,积极利用好对口支援的各项政策和支援高校的资源,努力做到合理定位,明确目标,强化特色,科学发展。

    总之,这次教育部推出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工作新政策,完全符合中央提出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高等教育的新要求,有利于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又好又快发展。我相信,再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对口支援工作一定会硕果满枝,一定能实现受援高校师资队伍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科研服务能力和学校管理水平的显著提升,在西部地区形成一批“立足西部、面向西部、服务西部”的有特色、高水平大学。(摘自《中国教育报》2010年2月26日)

     

     

    上一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征求意见稿)专家解读选摘

    下一篇:战略规划:高等学校发展的关键

    关闭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