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关键词

    位置: 首页 - 政策研究 - 政策研究 - 正文

     

    决策参考

     

    2015年第4期(总第31期)

    贵州民族大学发展规划处 主编                     2015年9月

     

        编者按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精神,切实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党组又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的意见》,就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作出全面部署。进而为加强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宏观指导,规范组织管理、教学管理、队伍管理和学科建设,教育部对2011年印发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暂行)》进行了修订,出台了《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

         从以上三个文件可以看出,中央、国务院、教育部从战略高度强调了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在我们党和国家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所谓战略高度,指的是从根本上来讲,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好坏,关系到我们国家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关系到学生是否继往开来地高举我们业已为他们树立起的旗帜、意气风发地行进在我们业已为他们开辟的广阔道路上,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能否实现。

    本期《决策参考》我们收集了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对《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精神的解读的文章,以期对领导指导我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开展起参考和借鉴作用。

     

    中办国办印发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

    (中办国办印发文件[2014]59号)

     

    《意见》分七个部分:一、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三、切实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四、大力提高高校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五、不断壮大高校主流思想舆论;六、着力加强高校宣传思想阵地管理;七、切实加强党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

      新华社北京1月19日电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最近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意见》强调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意见》分七个部分:一、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三、切实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四、大力提高高校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五、不断壮大高校主流思想舆论;六、着力加强高校宣传思想阵地管理;七、切实加强党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

      《意见》指出,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高校宣传思想战线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显著,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明显提高,高校思想理论建设取得新进展,宣传思想阵地管理不断加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体制机制逐步完善,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了重要贡献。高校宣传思想领域主流积极健康向上,广大师生对党的领导衷心拥护,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充分信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充满信心。

      《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和底线意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为主线,以提高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和育人能力为基础,以加强高校网络等阵地建设为重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坚定广大师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基本原则是:(1)坚持党性原则、强化责任。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提高领导水平,增强驾驭能力,敢抓敢管、敢于亮剑,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2)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坚定理想信念放在首位,始终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师生头脑,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3)坚持标本兼治、重在建设。强化依法管理,着力加强制度建设,把高校建设成为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坚强阵地。(4)坚持改革创新、注重实效。准确把握师生思想状况,创新工作理念和方式方法,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不断增强针对性实效性。(5)坚持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推动校内外协同配合、全社会支持参与,构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新格局。

      《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主要任务是:(1)坚定理想信念,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加强高校思想理论建设,加强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理论体系和学术话语体系建设,进一步增强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不断激发广大师生投身改革开放事业的巨大热情,凝心聚力共筑中国梦。(2)巩固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弘扬中国精神,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道德教育和实践,提升师生思想道德素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全体师生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3)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切实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引导管理,做大做强正面宣传,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加强国家观和民族团结教育,管好导向、管好阵地、管好队伍,坚决抵御敌对势力渗透,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话语权,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4)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要求的大学文化,培育和弘扬大学精神,把高校建设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区和辐射源,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5)立足学生全面发展,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形成教书育人、实践育人、科研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意见》指出,要切实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强调要统一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把统一使用工程重点教材纳入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把工程重点教材作为国家级重点规划教材,把工程重点教材使用情况作为教学评估的重要内容。要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全面深化课程建设综合改革,编好教材,建好队伍,抓好教学,切实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校要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规划,在学校发展规划、经费投入、公共资源使用中优先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在人才培养、科研立项、评优表彰、岗位聘用(职务评聘)等方面充分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教学体系中的重点建设地位。要着力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启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加强党史国史和形势任务政策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等教育全过程,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高度重视民族团结教育,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建设,做好就业指导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要充分发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深化哲学社会科学教育教学改革,充分挖掘哲学社会科学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立健全符合国情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制定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新闻传播学、法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哲学、历史学等相关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启动实施卓越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计划,深入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法律人才培养计划。要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引领作用,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航计划,改革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评价方式,重点建好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创新基地,编写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核心教材,培养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带头人,造就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家,重点建设一批有示范影响的马克思主义学院。

      《意见》指出,要大力提高高校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强调要着力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教师头脑,进一步健全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实行学术安全培训制度,深入推进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研修工作,建立中青年教师社会实践和校外挂职制度,重视在优秀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要扎实推进师德建设,落实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完善加强高校学风建设办法,健全学术不端行为监督查处机制。要严把教师聘用考核政治关,探索教师定期注册制度。

      《意见》指出,要不断壮大高校主流思想舆论。强调要扎实推进高校思想理论建设,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积极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等重点基地建设,建设和创办一批权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学术期刊,深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在青年教师和学生中培养一大批政治骨干,造就一支政治坚定、学养深厚、有重要影响的思想理论建设队伍。要提升研究回答重大问题的能力,实施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定期开展师生思想政治状况调研,建立健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分类评价体系,完善以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评价机制。要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建设,组织开展高校名师大讲堂、理论名家社会行等活动,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支持中外学者围绕中国发展和全球性重大问题开展合作研究。要切实做好高校新闻宣传工作,完善新闻信息发布和新闻发言人制度,进一步改进高校新闻宣传的文风作风,建立高校、宣传部门、新闻媒体三方联动宣传机制,为高校改革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要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开展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专项试点工作,大力推进校报校刊数字化建设,探索建立优秀网络文章在科研成果统计、职务职称评聘方面的认定机制,着力培育一批导向正确、影响力广的网络名师,立足校园网站建设开办一批贴近师生学习生活的网络名站名栏,建设一支由学生和青年教师骨干组成的网络宣传员队伍,打造示范性思想理论教育资源网站、学生主题教育网站和网络互动社区,推进辅导员博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博客、校务微博、校园微信公众账号等网络新媒体建设。

      《意见》指出,要着力加强高校宣传思想阵地管理。强调要加强校园网络安全管理,加强高校校园网站联盟建设,加强高校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建设。要强化高校课堂教学纪律,制定加强高校课堂教学管理办法,健全课堂教学管理体系。要完善宣传思想阵地管理制度,加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发布管理,建立高校出版质量监督检查体系,制定大学生社团的成立和年度检查制度,加强宗教学学科专业教学科研机构管理,加强校园反邪教宣传教育工作。

      《意见》最后强调,要切实加强党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要完善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机制,高校党委要强化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党委书记、校长要旗帜鲜明地站在意识形态工作第一线,充分发挥高校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建立健全高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党委宣传部门牵头协调、有关部门和院(系)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院(系)党组织保证监督作用,加强高校共青团建设,加快推进高校章程制定和核准工作。要配齐建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统筹推进高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咨询教师等宣传思想工作骨干队伍建设,组织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表彰,坚持高标准选配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干部,高校党委宣传部长由学校党委常委兼任,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人才培养。要构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大格局,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把这项工作始终摆在重要位置,切实加强领导。

     

     

     

    中宣部 教育部党组联合印发文件
    对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作出部署

     

       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精神,切实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近日,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党组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的意见》,就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作出全面部署。

      意见指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是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统筹推进高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学生骨干等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培育建设网络评论队伍,是全面落实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战略任务的基础工程。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要坚持党管宣传、强化责任,坚持德才兼备、全面发展,坚持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坚持从严从实、改革创新,以加强思想理论建设为根本,以配齐建强队伍为重点,以提高工作能力为核心,以改革完善激励机制为保障,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数量充足、结构合理、能力突出、勇于担当的高素质宣传思想工作队伍。

      意见强调,高校党委要把明晰宣传部门职能、加强宣传力量配备作为一项重点工作,进一步明确党委宣传部门在统筹意识形态工作、统筹推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筹校园文化建设、统筹新闻宣传舆论引导、统筹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统筹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的职责任务,科学核定并合理配置人员,真正将宣传部门牵头抓总的职能要求落到实处。要把政治标准作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人员聘用、考核的首要标准,把政治坚定和在理论上、笔头上、口才上有专长的优秀干部充实到宣传思想工作重要岗位。

      意见强调,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坚持问题导向,统筹队伍发展规划,统筹队伍思想政治素养和业务知识培训,统筹队伍发展保障体系建设,分层分类推进队伍科学发展。高校党委要把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纳入学校人才队伍建设计划和培训规划,要按照政治上强起来的要求,健全政治理论经常性学习制度和定期轮训制度,确保每年集中政治理论教育时间不少于24学时。要按照业务上强起来的要求,突出领军人才培养、强化骨干队伍建设、加强培训能力建设、拓展实践锻炼途径,培养一大批具有扎实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努力建设一支忠诚于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事业的人才队伍。

      意见明确,要着力提升网络运用能力,遵循信息网络规律,把掌握运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操作技术作为宣传思想工作队伍的必备能力,练就运用“网言网语”参与网络文化建设管理的过硬本领。要切实增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能力,强化对网上有害信息的甄别、抵制、批判能力,学习掌握抵御防范网络攻击的技术规范和技巧。要积极探索建立优秀网络文章在科研成果统计、职务职称评聘方面的认定机制,不断形成吸引优秀人才参与网络文化建设的政策导向。

      意见指出,要坚持重品德、重能力、重业绩、重服务的用人导向,不断完善激励政策,坚持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相结合,加强人文关怀,认真研究宣传思想工作专兼职一线人员的工作量计算办法和津贴补贴标准,建立健全学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的表彰奖励办法,努力拓展职业发展空间和晋升通道。

    意见要求,各地党委和宣传、教育工作部门要高度重视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把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情况纳入高校巡视和年度考核。高校要按照加强力量配备、明确专岗专责、着眼优化结构的原则,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领导的有关要求。要强化高校党委责任,建立健全宣传思想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和检查评估制度,构建党委书记负总责,校长和分管副书记、其他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各有关部门和院(系)协调推进的工作机制,切实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的保障措施。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思想政治
    理论课建设标准》的通知

    教社科[2015]3

    教社科[2015]3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

      为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宏观指导,规范组织管理、教学管理、队伍管理和学科建设,我部对2011年印发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暂行)》进行了修订。现将修订后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教育部

    2015年9月10日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指标类型

    责任部门

    组织管理

    领导体制

    学校党委直接领导,协调校行政负责实施,分管校领导具体负责,并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

    B

    学校党委、行政领导

    工作机制

    1.校党委(常委)会议、校长办公会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专题会议研究工作,会议决议能够及时落实。

    B

    学校党委、行政领导

    2.学校党委书记或校长每学年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门开现场办公会至少1次,听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汇报,解决实际问题。学校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每学期至少讲授1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校分管领导每学期到堂听课2次以上。

    A*

    3.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列入学校事业发展规划,作为学校重点课程建设,有条件的本科院校同时应作为重点学科建设,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专项督查。

    A

    4.学校宣传、人事、教务、研究生院(处)、财务、科研、学生处、团委等党政部门和思政课教学科研机构各负其责,相互配合,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立项、社会实践、经费保障等各方面政策和措施。

    B

    学校党委、行政领导及有关部门

    机构建设

    1.独立设置直属学校领导的、与学校其他二级院(系)行政同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组织二级机构,承担全校本、专科学生和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统一管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点的机构同时应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点的依托单位,承担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研究生培养等工作。

    A*

    学校党委、行政领导

    2.配齐二级机构领导班子,班子成员应是中共党员,且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得兼任其他二级院(系)的主要负责人。

    A*

    学校党委、行政领导及有关部门

    3.与专业院系同等配备办公用房和教学设备、基本图书资料、国内外主要社科期刊、声像资料、教学课件以及办公设备等,满足教学及办公需要。

    B

    专项经费

    学校在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机构正常运转的各项经费的同时,本科院校按在校本硕博全部在校生总数每生每年不低于20元,专科院校每生每年不低于15元的标准提取专项经费,用于教师学术交流、实践研修等,并随着学校经费的增长逐年增加。专项经费安排使用明确,专款专用。

    A*

    学校党委、行政领导及财务部门

    教学管理

    管理制度

    教学管理制度健全,建立备课、听课制度以及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监控制度,认真执行各项管理规章制度,检查、评价制度等。教学档案齐全。

    B

    教务处

    思政课教学科研机构

    课程设置

    1.按照本、专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2011年秋季开始实施)的规定,根据学校培养人才层次,落实课程和学分及对应的课堂教学学时,无挪用或减少课时的情况。

    A*

    教务处

    研究生院(处)

    2.积极创造条件开设本科生和研究生层次思想政治理论课选修课。

    B

    教材使用

    1.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新版本统编教材。

    A

    教务处

    研究生院(处)

    2.“形势与政策”课要根据教育部下发的教育教学要点组织教学,选用中宣部和教育部组织制作的《时事报告(大学生版)》和《时事》DVD作为学生学习辅导资料。

    B

    课堂教学

    1.课堂规模一般不超过100人,推行中班教学,倡导中班上课,小班研学讨论的教学模式。

    A

    教务处

    2.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时间。

    B

    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纳入教学计划,统筹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的实践教学、落实学分(本科2学分,专科1学分)、教学内容、指导教师和专项经费。实践教学覆盖全体学生,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B

    教务处

    财务处

    学生处

    团委

    思政课教学科研机构

    教学方法改革

    1.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改革、优化教学手段。

    B

    思政课教学科研机构

    教务处

    2.改革考试评价方式,建立健全科学全面准确的考试考核评价体系,注重过程考核。

    B

    教学成果

    列入校级教学成果类奖系列评选之中,并积极组织推荐参评校级以上教学评选活动。

    B

    教务处

    队伍管理

     

    政治方向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在事关政治原则、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的问题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A

    人事处

    思政课教学科研机构

    师德师风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无学术不端、教学违纪现象。

    A

    人事处

    思政课教学科研机构

    教师选配

    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按师生比1:350—400配备,专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按师生比1:550—600配备。

    A

    人事处

    2.兼职教师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专科院校兼职教师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和相关专业背景,按学校有关规定考核合格。

    B

    3.新任专职教师原则上应是中共党员,并具备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学科背景硕士以上学位。

    A

    培养培训

    1.新任专职教师必须参加省级岗前培训;所有专职教师应积极参加省级或中宣部、教育部组织的示范培训或课程培训或骨干研修。学校每年对全体教师至少培训一次。

    B

    人事处

    思政课教学科研机构

     

    2.每学年至少安排1/4的专职教师开展学术交流、实践研修和学习考察活动。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展国(境)外学术交流和实践研修。

    B

    3.安排专职教师进行脱产或半脱产进修,每人每4年至少一次。

    B

    4.鼓励支持专职教师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学科学位。

    B

    职务评聘

    1.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技术职务高级岗位比例不低于学校重点学科高级岗位设置的平均水平,且不得挪作他用。

    B

    人事处

    2.制定实施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特点的职务职称评聘标准,提高教学和教学研究占比。被有关部门采纳并发挥积极作用的理论文章、调研报告等应作为专业技术职务评定的依据。

    B

    经济待遇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岗位津贴和课时补助等纳入学校内部分配体系统筹考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工作量、课酬计算标准与其他专业课教师一致,教师的实际平均收入不低于本校教师的平均水平。

    A

    人事处

    教务处

    表彰评优

    纳入学校各类教师表彰体系中,并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确定一定比例,进行统一表彰。

    B

    人事处

    学科建设

    学科点

    建设

    1.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点设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机构,首要任务是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服务。

    A*

    人事处

    科研处

    教务处

    研究生院(处)

    2.除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下属的本科专业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点不办其他本科专业。

    A*

    3.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学术骨干必须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骨干。每一位导师至少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一门课的教学任务。

    A

    科研工作

    设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研究专项课题。创造条件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申报各级各类课题,参评各种科研成果奖等。

    B

    教务处

    科研处

    思政课教学科研机构

    特色项目

    教学改革特色项目

    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创新,并取得显著成果,其经验在全国或全省得到一定推广。

    B

    宣传部

    教务处

    思政课教学科研机构

    其他

    能够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的其他有特色的项目。

    B

    说明:

      1.关于指标类别。建设指标分A*AB三类,共39项,其中A*为核心指标(7项),A为重点指标(9项),B为基本指标(23项)。

      2.关于评价标准。本科院校A*指标7项、A类指标8项以上、B类指标20项以上达标方可认定合格;专科院校A*指标5项、A类指标7项以上、B类指标19项以上达标方可认定合格。

      3.关于教师类别。专职教师是指编制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机构的教师;兼职教师是

     

     

    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纲领性文献

    —— 一论学习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意见》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进行了新的全面部署,是指导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纲领性文献,教育系统、各地高校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党中央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高度重视。10年前,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和大学生思想教育进行了总体规划。1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积极主动,阵地意识明显提升,主旋律更响亮,正能量更强劲,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了突出贡献。高校宣传思想领域主流积极健康向上,广大师生对党的领导衷心拥护,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充分信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充满信心。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广大师生的任务更加艰巨。互联网已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充分运用新型传播手段创新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掌握网络舆论主动权的任务更加凸显。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进入攻坚阶段,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更加紧迫。《意见》强调,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这“三个事关”,指明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全局性战略性意义,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决心。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归根到底要靠青年。高校肩负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在新的形势下,高校必须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和底线意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为主线,以提高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和育人能力为基础,以加强高校网络等阵地建设为重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坚定广大师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强化责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坚持标本兼治、重在建设,坚持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必须加强思想理论建设,坚定理想信念;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巩固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切实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引导和管理,不断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建设中国特色、体现时代要求的大学文化。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形成教书育人、实践育人、科研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是高校党委的第一责任。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高校党委要进一步强化政治意识、忧患意识、主动意识、主体意识,在大是大非面前始终保持头脑清醒,在思想和行动上坚决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切实肩负起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政治责任、领导责任。要按照十八届四中全会的要求,强化法治意识、树立法治思维,坚持以法治方式推动工作,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把意识形态工作贯穿到办学理念和实践中,落实到立德树人的工作中,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指导地位。 

      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需要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要树立大宣传工作理念,调动党政工团各方面积极性,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优势,形成推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强大合力。(本报评论员) 

                         《中国教育报》2015年1月20日第1版

     

     

    牢牢掌握社会主义大学办学方向

    ——二论学习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

      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做好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我们要按照《意见》要求,把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扎实全面深入推进。

      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必须回答的根本性、方向性问题。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的讲话中指出,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坚持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方向,是中国大学最鲜明的特色。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根本要求,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科学发展,办好世界一流大学的内在逻辑。

      高校肩负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崇高使命。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党的教育方针。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必须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必须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也是西方敌对势力对我进行渗透分化的重点领域。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越是面临复杂多变的内外环境,越是面对艰巨无比的挑战和困难,我们就越是要牢固树立阵地意识,防范开放条件下办学面临的各种挑战和风险,越是要通过不断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固阵地、强引领、促发展。面对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自觉性坚定性,充分发挥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引领思潮、培塑价值、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推动发展的强大作用,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人心,努力使高校领导干部成为宣传思想工作的有力组织者,教师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传播者,大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不断增强广大师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是历史的担当,是时代的需要。让我们凝心聚力、开拓创新,努力把高校建设成为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强阵地,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本报评论员)

                            《中国教育报》2015年1月21日第1版

     

     

    系好理想信念这粒“人生的扣子”

    ——三论学习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

      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不断激发广大师生投身改革开放事业的热情,凝心聚力共筑中国梦,这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理想信念坚定,国家才有孜孜前行的不竭动力,民族才能永远在世界之林坚挺脊梁。

      理想信念是人生道路的指明灯。无论前方的道路如何漫长、艰苦、曲折,只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引航,就能把握正确的方向,乘风破浪,迎来人生的辉煌。功崇惟志,业广惟勤。青年正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是一个人成长、成才的关键起点。对青年而言,在纷繁复杂的选择中,在光怪陆离的诱惑前,系好理想信念这枚“人生的扣子”,打好“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精神底色,是成就人生价值的关键一环。

      青年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是社会发展的“晴雨表”。回望中国百年来风雷激荡的历史画卷,在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的激励下,一代又一代青年勇立潮头、担当有为,成为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前进的蓬勃力量,奏响了时代的强音。斗转星移,中国号巨轮正开足马力驶向复兴。放眼中国梦,聚焦“两个一百年”,民族复兴的重担需要青年接力扛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画卷需要青年接续描绘,特别是作为未来社会发展中坚力量的大学生们,更是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当下,世界形势风云变幻,思想文化激荡碰撞,社会思潮跌宕起伏,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更显重要。他们树立怎样的志向,怎样坚定理想信念,攸关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如何坚定理想信念是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理想信念只有建立在科学理性的认识基础之上,才能稳定持久,这就要求我们切实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在多元多样多变中立主导,在交流交融交锋中谋共识,让大学生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自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者、践行者、弘扬者,在全体大学生中夯实实现中国梦的思想基石。

      新形势下,90后大学生已成为大学校园的主体,做好“三进”工作,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性格特点,以学生为本,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思想理论教育规律和大学生认知规律,在回答热点难点问题上下功夫,在满足成长需求上下功夫,在营造浓厚氛围上下功夫,把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信、行、成的要求,渗透到教学、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中,激励广大青年学子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和奉献者,成就自己的宝贵人生。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国的高等教育规模早已跃居世界首位,每一个青年学生都担负着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使命。我们相信,在坚定理想信念的感召和激励下,人人有志、人人有为、人人有担当,涓涓细流终将汇聚成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本报评论员)

     

     

    准确把握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基本原则

    ——四论学习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

      高校是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前沿阵地,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任务更加紧迫。《意见》明确指出了新形势下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基本原则,为我们深入开展工作提供了科学遵循。

      坚持党性原则,强化责任就是要在重大原则和是非问题上始终做到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始终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高校党委要把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摆在首要位置,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敢抓敢管、善抓善管、敢于亮剑、善于出招,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就是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人才培养这个中心,始终把“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摆在首要位置,突出理想信念引领和价值观塑造,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人心,不断增强青年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要引导广大教师自觉树立“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第一责任”意识,着力提升广大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大力弘扬高尚师德,使高校校园始终成为风清气正的精神高地。

      坚持标本兼治,重在建设就是既要下力气解决眼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更要着眼长远,推进依法依规管理,着力加强制度建设,使高校始终成为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坚强阵地。要不断完善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各项制度,将其纳入依法治校和现代大学制度体系建设的总体进程中,增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中矛盾和问题的能力。依法加强对宣传思想阵地管理,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

      坚持改革创新,注重实效就是要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规律,不断创新工作理念和方式方法,把握时、度、效,找准切入点、着力点;要对接师生需求,及时了解师生最新思想动态,倾听他们的心声,平等讨论,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想其所想,为其服务,增强针对性、实效性;要打破传统思维定式,讲究说理艺术,将思想教育引导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想法设法及时回应师生心中的疑惑,增强吸引力、感染力;要不断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把以正面为主的导向方针转化为开展宣传思想工作的好创意、好策划、好做法,在富有新意和创造性的实践中融入导向、体现导向、传播导向,让主旋律入脑入心,使正能量不断扩大。

      坚持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就是要树立大宣传的理念,将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纳入党委和政府工作全局,统一部署,整体推进。要统筹校内校外、网上网下、课内课外各种资源,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构建学校、社会、家庭联动,党政工团齐抓共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共同育人的宣传工作大格局。

      时代前进需要昂扬向上的思想文化来引领,社会发展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来推动。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我们要把握形势,明确使命,坚持正确方向,增强主动性,谋划新篇章,不断开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新局面。(本报评论员)

     

     

    做让党放心人民满意的好老师

    ——五论学习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

      

    高校教师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主力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提高广大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确保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高校教师既要“教书”,更要“育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深刻道出了社会对教师职业的殷切期望和深深嘱托。2014年教师节,习近平总书记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座谈时,勉励全国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在这“四有”当中,第一位的就是要“有理想信念”。政治素养是高校教师必备素质的核心和灵魂,是高校教师立德之基、树人之本,是教书育人的前提条件。高校教师切不可仅仅将自己定义为“教书匠”,而忽略“为人师表”的深刻内涵,摆错“育人”与“教书”的先后位置,特别是不能放松对自身政治素养的严格要求。

      育人先要律己,为师更应重德。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这不仅是各级各类教育部门最崇高的教育宗旨,也是人民教师的天职和重要任务。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情操,对青年学生价值观的养成会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高校教师要自觉锤炼政治素养,在“树人德”前,先“立己德”,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自觉把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到教书育人全过程,严肃认真对待自己的职责。要率先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言传身教,身体力行,为学生树立做人、做事、做学问的榜样和标杆,帮助学生筑梦、追梦、圆梦,传递正能量。

    我们的教育是为人民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党和人民需要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术研究虽无禁区,课堂讲授却有纪律。《意见》着重强调要大力提高高校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对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各有关部门务必要旗帜鲜明、导向明确,分清主流和支流,牢牢抓住以德施教、立德树人这根主线,不断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严把教师聘用考核政治关,探索教师定期注册制度,真正把从严治教、依法治教落到实处,切实建设一支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高校教师队伍。(本报评论员)

     

     

    坚定不移壮大高校主流思想舆论

    ——六论学习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

      思想舆论阵地,真理不去占领,就会杂草丛生;思想舆论阵地,主流思想不壮大,领导权、话语权就无从谈起。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关键是弘扬主旋律,把主流思想舆论做大做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壮大高校主流思想舆论,最根本、最基础的工作,就是造好“思想武器”、备足“精神食粮”。高校要积极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发挥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普及宣传的龙头作用、基础作用和主力作用,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贯穿到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建设、教材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全过程,理直气壮地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创新学术、培养人才。要紧扣党和国家的战略需求,聚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的重大理论与现实课题,开展党和国家急需的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研究,切实提高阐释、回应、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用高水平的创新成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理论支撑、决策咨询。努力打造一批国家急需、特色鲜明、制度创新、引领发展的专业化高端智库,培养造就一批有远见卓识的思想家、重大战略的参谋者、科学决策的建言人,持续不断地提升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对政府科学决策和社会思想舆论的影响力。

      语言是思想舆论的载体,失去语言的形式,思想舆论便无所依傍。不断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不仅要能发声、敢发声,更要善发声、发好声,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交融交锋中下好先手棋、掌握话语权。在学术研究中,必须坚定理论自信、理论自觉,致力于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理论阐释,致力于用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术话语体系解读中国实践、中国道路、中国理念。要着力把握好学术话语与群众话语之间的关系,把“阳春白雪”的学术语言转化为言之有物的实话、言之有情的好话、言之有理的新话、言之易懂的俗话,在和风细雨中不断扩充正能量。要着力提升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国际传播能力,创新思路办法,拓展交流途径,有选择、有步骤、有层次地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走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在能发声、善发声的同时,还要健全机制、建设好平台,让中国故事、中国声音传播得更广、影响力更大,高校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不可缺席。应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不断完善新闻信息发布和新闻发言人制度,建立起高校、宣传部门、新闻媒体三方联动的宣传机制,统筹社会媒体、校报校刊、校园广播等优势力量,坚定主心骨、把好主方向,多报道教育改革的重大成就,多宣传立德树人的先进典型,妥善做好学校重大部署、社会敏感问题及各类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坚定不移地用正面的宣传报道与正确的舆论导向,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正能量不代表空洞无物的“喊口号”,主旋律不等于脱离生活的“高大全”。“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做好高校新闻宣传工作,还须打破传统思维定式,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话语创新,进一步改进文风作风,以小故事阐述大道理、以小话题回应大主题,用鲜活的内容、通俗的形式、群众的语言,让有意义的事情更加形象生动、有意思。(本报评论员)

     

     

     

    深入贯彻落实《意见》精神 创新互联网时代宣传思想工作

     

    核心提示:思政工作新时代,网络教育定乾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全面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作为当前首要政治任务,把加强网络舆论引导作为宣传思想工作重中之重,大力提升网络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思政工作新时代,网络教育定乾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全面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作为当前首要政治任务,把加强网络舆论引导作为宣传思想工作重中之重,大力提升网络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认清新形势,把握互联网时代宣传思想工作政治方向

        新媒体自媒体时代,网络思潮多元多变,文化碰撞日益频繁,学生思想独立性增强,网络话语权和文化主导权争夺日趋激烈,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必须敢于亮剑,牢牢掌握意识形态主导权。

        一是互联网冲击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与当代大学生如影随形的网络社区充斥着各种思潮和价值观念,传统思政“一家之言”面临网络“百家争鸣”的挑战。抽样调查中,我校约45%的学生把网络作为影响思想的首要因素。网络文化多样性、媒体传播复杂性对宣传思想工作提出更高要求。

        二是新媒体打造大学生的数字课堂。知识碎片化传播、快餐化阅读的时代,网络空间成为大学从不点名但出勤率极高的数字课堂。调查显示,我校92.75%的学生把微博微信作为获取资讯的重要方式。运用新型传播手段引领学生思想成为新的时代命题。

        三是朋友圈重塑大学生的人际网络。随着新兴媒体风靡网络,朋友圈、好友圈、粉丝团成为学生主要的人际沟通桥梁。我校近50%的学生表示每天刷朋友圈的时间超过2小时。融入学生朋友圈并和他们打成一片成为宣传思想工作干部的必备素养。

        面对新形势,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还存在一些掣肘之处:一是被动应对多,主动出击少。现有网络平台惯于被动跟风随流,主动引导网络舆情能力弱,只言片语的“游击战”使用多,主流话语的“阵地战”本领弱,有效吸引学生的能力有待提高。二是宣传贯彻多,文化引领少。网络文化作品风格单一、千网一面,习惯唱高大上的“主题曲”,不善哼接地气的“流行曲”,感染力震撼力有待提高。三是传统队伍多,网络红军少。面对具有新思维特点的大学生“网络原住民”,深受传统观念影响的教师“网络移民”,习惯打“地面战”,不善赢“信息战”,存在关键时刻“失声”的现象。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必须始终正确把握网络宣传思想工作的政治方向。

        二、筑牢新平台,凝聚互联网时代宣传思想工作核心力量

        学校坚持引导学生守好政治底线、法律底线、道德底线,弘扬时代正气,以阵地建设为基础,以文化建设为灵魂,以队伍建设为保证,着力增强校园网络人文关怀,以富有创造性、实效性、针对性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给力创新人才培养。

        一是建设网络育人主阵地。学校强化阵地意识,把建好网络阵地作为抓好宣传思想工作的战略性、基础性任务,统筹用好社会新媒体和校园网络两个阵地,构建好网络育人的教育平台。建设了全校学生工作“微博矩阵”和辐射到全体学生的“微信集群”,推出了航小宝、北航推荐、博雅课堂等一批关注量超过5000人的微信订阅号;创新校园网络互动平台建设,吸纳“人人网”品牌好友化和“微博客”效应巨星化的特点,为学生量身打造了ihome网络社区。同学们“晒”自己的ihome主页,享受“围观”,接受“吐槽”,承受“拍砖”。目前,用户有4.3万余人,日均访问量2.6万人次。ihome已经成为全体北航人信息共享、智慧共生、成长共赢的网上精神家园。

        二是弘扬网络文化主旋律。学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弘扬“大爱”品格,突出“空天信”特色,传承科学精神,培养人文情怀,用先进文化占领校园网络阵地。线上线下同步打造航空航天文化节,结合音乐剧《罗阳》建设校友罗阳网上纪念馆,院士和航天员报告会进行网上直播和互动交流,培育学生航空航天情怀;首批建设了6个网络名师工作坊,校长怀进鹏院士每月通过学生处微信公众号、ihome足迹墙与学生无障碍进行沟通。通过“北航十个精彩瞬间”微视频大赛等推出了一系列校园网络文化精品。“聿航”学生媒体中心获批教育部首批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清朗的校园网络文化滋养着学生心灵成长。

        三是建设网络红军硬队伍。学校坚持以先进性、专业化、智慧化为目标,以辅导员和学生党员骨干为核心建设网络评论员队伍,空闲时做潜水员,工作时做教练员,紧急时做消防员,成为优秀的领航员。辅导员和党员骨干人人开微博、上微信、加学生QQ群,及时掌握网络舆情;围绕网络热点、学生关切精心策划议题,组织网上辩论和引导;对于网络上的噪音杂音,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反馈,及时澄清真相,使主流声音形成优势;辅导员在ihome亮身份开工作坊,党员骨干争做名记名编,努力成为学生中的“大V”。一名辅导员成为全国十佳优秀辅导员博客获得者。新时代的网络红军成为掌握网络斗争主导权的中坚力量。

        三、开拓新格局,创新互联网时代宣传思想工作引领机制

        加强和改进互联网时代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要立足引领,在结合与融入上下功夫,在创新与发扬上做文章,打造传统工作优势的网络升级版,形成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新的增长极。

       一是线上线下全方位联动。宣传思想工作成效要看是否融入一流创新人才培养全过程。要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组织建设相互支撑,与心理健康教育联动发展,与学生创新创业融为一体,与校园文化营造互促共进。网络虚拟空间与教育实践有机结合,形成强大的育人合力。

        二是文化精品全时空覆盖。宣传思想工作成效要看网络教育项目是否具有影响力和穿透力。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立意高远、时代感强、学生热捧的网络文化作品之中,树立校园网络文化品牌,推出一批经得起考验的学生原创作品,覆盖学生学习、生活、交流等培育环节,润物无声,以文化人,汇聚持久的精神力量。

        三是专兼结合全员化协同。宣传思想工作成效要看网络舆论引导和文化传播队伍是否有强有力的战斗力。要引导支持学术大师、教学名师、优秀导师积极参与,在青年教师和学生党员骨干中凝聚生力军,发挥学校机关、后勤干部职工的协同作用,与宣传思想和学生工作部门共同推进网络育人。要坚守底线、明确责任,敢抓敢管、善做善成,全员打造过硬的网络铁军。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坚持思想引领、主动有为,运用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创新互联网时代宣传思想工作,努力使学生成长成才每个环节都从网络获得资源,思想行为每个方面都从网络获得引导,生活学习每个时刻都从网络获得支持,网聚浩然正气,培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栋梁之才。

     

     

     

    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宣传思想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

    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 蒋朗朗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强调指出,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

      课堂教学对于高校宣传思想教育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主渠道,能否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把握方向、立德树人方面的作用,关系着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业和国家的未来。

      一、高校课堂教学面临挑战的复杂因素

      高校课堂教学在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方面面临着复杂的局面,课堂教学中存在有少数不当言论的现象,原因是多样的:

      一是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高校是各种思潮的汇集地,有的教师政治意识不强,忽视了在传授知识过程中的思想教育功能。

      二是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各种矛盾问题比较突出,有的教师在联系实际的教学中强调“直面真实”而忽视正面引导。

      三是有的老师对各种社会思潮,认识模糊。

      四是大学生在成长中有“逆反”心理,有的教师为了迎合学生而“语出惊人”。

      五是各种势力把高校作为角力的重要场所和阵地,有目的地进行文化和价值观的渗透,有个别教师在认识上和立场上出现偏差成为其代言人。

      除去个别教师的立场问题外,出现上述情况还有深层原因:

      一是意识形态弱化淡化了教师的政治责任意识。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实践中出现了弱化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弱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区别的倾向,受这种倾向影响,教师忽视在教学中的政治责任意识。

      二是把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归结为价值观和制度的差距,从而在课堂教学中出现“呲必中国”。

      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虽然经济高速增长,社会快速进步,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同时,由于短短几十年间浓缩了发达国家上百年甚至几百年的发展历程,各种矛盾凸显并交织在一起,各种涉及到人们切身利益的问题突出。有的学者、各种传播媒介夸大中国现实中的矛盾和问题,美化当下西方国家,缺乏历史的比较和客观的分析,从而把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归结为价值观和制度的差距,这种影响反映到课堂上一方面是“呲必中国”,发牢骚、泄怨气,把各种不良情绪传导给学生,另一方面就是自觉不自觉地宣传西方的价值观和制度。

      三是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宣传中出现的教条化、形式化、庸俗化的现象,使得一些教师认为只有远离才显示出学术性。

      主流意识形态在研究和宣传中有如下现象: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简单地归结为几条原理、几个具体的结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空泛的解读,把马克思主义泛化、工具化、“西”化、神圣化,把非马克思主义的东西马克思主义化、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标签化等等,这些导致了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质疑、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误读、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排斥,认为它们是纯粹的政治,而教师作为学者要强调和注重学术性,必须和政治远离。

      二、构筑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的系统工程

      要使高校课堂“风清气正”,成为师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阵地,是一个系统工程。

      要强化教师的责任意识。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刻认识课堂教学的极端重要性,增强立德树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化意识形态安全、文化安全以及教育安全意识;强化底线意识,守好政治底线、法律底线和道德底线。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加大其对中国国情的了解,使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正面引导学生。

      要充分发挥高校的学科优势、人才优势和智力优势,研究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动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增强教师的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

      要特别重视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充分发挥其在思想政治中的主渠道作用,按《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要求的那样,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

      为此,要坚持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的统一,坚持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与创新的统一,坚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大学生思想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不断提升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增强教师的自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信是一个综合性问题,包括理论自信、学科自信、学术自信、学院自信。把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好、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好、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研究搞好,与时俱进高质量地服务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

      二是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建设。高质量的教材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的重要前提。中宣部和教育部组织编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比较好地达到了“三个充分体现”和“一个针对性”的要求,即: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最新经验,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有针对性地回答大学生关心的重大问题,其政治性、科学性、权威性毋庸置疑,但教材是静止的、平面的,教学是生动的、立体的,必须把教材体系转变为符合学生实际的具有针对性的教学体系。

      三是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解决他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些不当认识、抵触情绪,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构建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是空洞的说教,要根据新形势下青年学生的特点,采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因课制宜”进行研究式和参与式教学,使各门课程各具特色,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采用新媒体作为教学手段,课上课下、网上网下等多种学习环节相互补充。

                           《中国教育报》2015年2月4日第3版

     

     

    思政课教师要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主阵地上建功立业

    北京科技大学教授 彭庆红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总要求、进行了新部署,是新形势下指导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作为一名一线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习这一重要文件,既感鼓舞与振奋,又感责任与压力。一名思政课教师的岗位是普通的,但是,使命与责任是重大的,要履行好职责,就要提高认识,练好硬功夫,在宣传思想工作主阵地上建功立业。

        一、思政课教师要提高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认识

       《意见》明确指出,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这“三个工程”、“三个事关”明确指出了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全局性战略性地位与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专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大学生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骨干课程;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体现并落实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主干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认真学习领会《意见》精神,从全局、战略高度来认识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充分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以及意识形态建设工作全局中的位置与作用,增强建设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思政课教师要练就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过硬本领

       《意见》第一部分强调指出,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意见》第二部分分别从“坚定理想信念、巩固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推动文化传承创新、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等方面明确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主要任务。

         作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的骨干成员,思政课教师一定要敢于担当,勇挑重担。要完成好这些任务,必须自身具备过硬的本领。

        一名合格的思政课教师既要求思想过硬,又要求能力够硬。在思想方面,首先自身要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真正树立起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次,要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和底线意识,把做好宣传思想工作作为自己自觉的追求;再其次,要有全局观念与系统思维,基于并善于从大局来思考问题、统筹考虑。

        在能力方面,首先要有“看家本领”,即要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与解决现实问题;其次,要学养深厚,即要具备做好一名宣传思想工作者所需要的广博的知识,善于借鉴与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来破解宣传思想工作的难题;再其次,要掌握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专业技能技巧,尤其是具备在开放环境、网络氛围中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舆情研判能力、话语转换能力、资源整合能力、价值引领能力以及危机应对能力等。只有具备了这些硬功夫,才能敢挑重担、勇立潮头。

        三、思政课教师要为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添砖加瓦

        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既是对思政课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又是思政课教师在新时期建功立业的新机遇。

        思政课教师不仅要真学、真懂、真信,而且要真会、真讲、真用,用自己的智慧与能力为加强、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添砖加瓦。

         首先,要立足本职岗位,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使得理论教育的课堂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一切人类文明成果的主阵地,特别是要用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统编重点教材,改革教法,善于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将知识体系转化为信仰体系,真正帮助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增强国家和民族的认同,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自信”,提升理论素养与辨别大是大非的能力。其次,要积极介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为做好日常宣传思想工作出谋划策,提供理论指导与智力支持。同时,打通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强化实践育人,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深化大学生对理论的认识,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再其次,要积极开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思政课教师不仅要主动研究、融入大学生喜爱的网络媒体,而且要创设富有吸引力的个人微博、微信圈。利用自身理论优势,及时提供精神食粮与思想武器,通过网上网下的互通互动来粘住学生,开拓新领域、新战场,使网络成为思政课教师教书育人、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新阵地。

                            《中国教育报》2015年2月4日第3版

     

     

    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应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

    大连海事大学教授 曲建武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意见》从战略高度强调了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在我们党和国家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所谓战略高度,指的是从根本上来讲,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好坏,关系到我们国家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关系到学生是否继往开来地高举我们业已为他们树立起的旗帜、意气风发地行进在我们业已为他们开辟的广阔道路上,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能否实现。

      高校是育人的场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做得好坏,是否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说到底是看我们培养的学生是否系好了人生的第一个“扣子”,是否带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开了校园。学校无闲人,人人都育人;学校无闲事,事事都育人;学校无闲处,处处都育人;学校无闲时,时时都育人。很显然,完成如此重大的育人任务必须构建起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形成教书育人、实践育人、科研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长效机制,而辅导员在高校育人格局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辅导员和学生朝夕相处,他们既是最先了解掌握学生思想的人,又是最先影响学生思想和行为的人。辅导员的言传身教对正在成长中的大学生起着如同棋弈中“先手”的作用。我1982年大学毕业时做了一名辅导员,我带的学生如今工作在社会的各条战线,当他们谈起大学生活的时候,哪个专业老师教过他们什么课他们或许早已忘记了,但是我在哪里说了一句什么话、做了一件什么事他们都深深地印在脑海里。前年我辞去厅领导职务到大连海事大学担任了一个年级的辅导员,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天,我就让学生们写下了他们的梦想和最关心的一个问题。为了帮助他们实现心中的梦想、释疑他们思想中的困惑,我仅通过手机平台就给学生发了40多万字的微信。“平安夜”的时候,我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宗教观;毛泽东同志诞辰的时候,我引导学生正确评价毛泽东;我将历史上的今天发生的重大事件、出现的重要人物加以评述后每天给学生发送;学生过生日的时候我都会送上几百字的祝福。这些微信始终把握主流意识形态这一方向、围绕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一主题。“父亲节”的时候,学生们给我发来了许多节日的祝福,他们说我就是他们的“父亲”。他们让我放心,表示一定做个对国家、对社会有价值的人。近年来,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评选了几百名“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在他们身上折射出了广大辅导员爱生如子、爱岗敬业,为大学生健康成长默默奉献的精神品格。辅导员太重要了!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必须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

      中央“十六号文件”颁布以来,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得到了加强。教育部出台了《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对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进行了顶层设计;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还按照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路径为辅导员队伍建设创设了许多载体、搭建了诸多平台。设立辅导员科研专项、建立辅导员培养和研修基地、资助出版辅导员专著、加大辅导员国内外考察力度等举措有力推进了辅导员队伍建设。与此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过程,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潮纷纷涌入,虽然我们的经济排位已列在世界第二,但是我们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这个基本国情没有变,一些社会矛盾还十分突出,党的建设也遇到了许多新的情况、新的问题。无论是社会层面、学校层面,还是家庭层面、个人层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注重技能提高、忽视思想道德培养的情况。凡此种种,势必给大学生的思想带来混乱,这就更加警醒我们一定要建设好辅导员队伍,充分发挥辅导员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中的作用,从源头上解决学生中出现的各种错误思想认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大学生的头脑。

      建设好辅导员队伍,高校党委至关重要。高校应不应当有一支辅导员队伍?这个问题由来已久,时至今日,这已经不是什么学术问题,用不着再反复地讨论。2006年,教育部就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做出若干规定,这次《意见》又从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角度对建设好高校辅导员队伍加以强调。高校党委必须讲大局、识大体,强化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的部署和要求上来,主动出击、敢于亮剑,旗帜鲜明地站在意识形态工作第一线。要按照建设职业化、专业化辅导员队伍的要求,努力为辅导员工作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从根本上解决辅导员工作有人干、愿意干、会干的问题。

      广大辅导员也要认清自己的使命和责任,我们的工作和中国梦的实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人生应该有崇高的价值追求,我们也有个人利益,也有这样的一些不顺心、那样的一些不如意,但是为了学生的成长,我们应当尽量少想自己的利益,我们再难也没有学生难。帮助学生系好人生的“扣子”,我们首先就应当是一个腰板挺直、系好人生“扣子”的人。我们要多做事,做实事,处理好教育和管理的关系,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及时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千万不要忘了,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既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我们的主业。有为才有位,建设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同样离不开辅导员自身的努力。

     

     

    上一篇:决策参考(总第32期)

    下一篇:决策参考(总第30期)

    关闭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